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360432
大小:5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8
《探索教育的真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探索教育的真谛【摘要】教育是教与育的紧密结合,有教无育——机械,有育无教——空洞。两者相辅相成,浑然一体。现如今,我们歪曲了教育的真正意义,不再追寻真、善、美,缺乏睿智的眼光、深度的思考,把教育看成知识灌输、按部就班。教育是创新,是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是尊重但不能偷懒,教育是大爱但不是放纵。 【关键词】教育哲学智慧放纵偷懒 【】G420【】A【】1674-4810(2011)19-0118-02 教育是教和育的有机结合体,它们是紧密结合的“双胞胎”。许慎的《说文解字》中:“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教”是授业,“育”是怡情。“教”是知识的传授
2、,“育”是心性的培养。“教”可口耳相传,“育”需慢慢滋养。现在社会,我们一贯致力于传授知识,没有了心性的培养,真可谓有“教”无“育”。教育是基石,爱因斯坦说“如果一个人忘掉了他在学校里学到的每一样,那么剩下来的就是教育。”教育发展如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衡量社会全面进步的标志。 一教育是积极影响 积极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陶冶,是耳濡目染的习得,这是一个系统化,全方位的过程,有其自身的自然规律,不可打破和颠覆。用哲学思想解释就是:由表及里,由物质到精神,由量变引起质变的循序渐进,而绝不是急功近利的拔苗助长。现实教育恰恰打破了这种规律,只注重眼前“效应”,不考虑长期目
3、标。实施路径不是“引导”,而是“强加”。 积极影响是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对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及自身的积极效应,借助这种影响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即教会其自我反思、自我管理的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二教育要回归本色 教育要回归对真、善、美的内在追求,教育要回归本土,回归原生态,回归真、善、美,不该把功利社会思想带到教育学生中去……。教育是引导学生成为具有完全人格、自由思想、创造精神的人。教育要回归本色,回归对学生心灵的教育,这才是教育的灵魂。“真”是引导学生追求科学,追求真理,讲真话,做真事,做一个正直的人,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善”即善
4、良,引导学生做一个心中有他人,有德行的人,“人之初,性本善”。“美”即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其能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真、善、美的教育应“尽人之性以尽物之性而赞天地之化育”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的,真是基础,善和美是升华。真靠善和美来表现,善和美靠真来积淀。 三教育要回归智慧 教育不是堆积知识,是应用。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砌。”我们的教育已不再触及到人的灵魂,不再流淌智慧,汩汩流出的只是知识,对知识的狂热追求,淡化甚至吞没了对智慧的渴望。“应试”让我们只注重“教”而忽略了“育”。用知识淹没无知的学生,引导学生读书,再读书。读书没有错
5、。读要读出智慧,若只是“读死书”、“死读书”那可谓“白读”,又何来智慧?智慧不是知识的孤立碎化,它是知识的融会贯通,智慧不是被动地接受,他是主动探索。应试教育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力求讲透、讲深。教育的智慧不全是教知识,还要注重育人格,使智慧成为滋润学生的营养。让“教”能为“育”所用,使“育”净化“教”,通过教育回归人的本性,“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教育的智慧是要学生在浮躁迷乱的功利社会里,不沉沦堕落,自信坚强但不自私嫉妒,活泼开朗但不放纵迷惘。 四教育是尊重 教育是人与人之间平等的、民主的对话。教育不可忽视学生的内心感受,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
6、差异、尊重学生的认知特点、尊重学生隐私,进而完善身心和精神的欠缺,形成健全人格。陶行知曾说:“我们应该承认儿童的人权……我们解除儿童痛苦,增进儿童福利,首先要尊重儿童的人权。”教育要尊重学生的隐私,动辄抖露学生的隐私,这不但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且教育的作用更是事与愿违。“教书育人”成了官腔。现实教育不再闪烁智慧,而是机械地灌输知识,黄全愈说:“教育重要的不是往车上装货,而是向油箱注油”。我们扭曲了这一点,我行我素地忙于教书,而忽略了育人,根本不去尊重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只知道一味地装、装、装。有的“车子”被压的变了形,教师都无可奈何。 五教育是大爱 社会各界人士几度
7、呼吁我们要用爱、用真情去包容、去关怀所有的学生。夏丐尊先生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担当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同时也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辛勤的园丁、培育祖国的花朵”,这些无不是对教育者至高无上的褒扬,是对教师职业的最大肯定。爱是联系师生感情的纽带,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微笑是创造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的重要手段。教师如果在教育中没有投入真情,学生感到的将会是无边的荒漠与无尽的煎熬。教育中如果没有真情,教育就会逐渐枯萎,生命就得不到醇美的滋养。爱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