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354719
大小:68.2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8
《中国城镇化发展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城镇化发展出现的问题与对策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也快速推进,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城镇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战略,积极稳妥地推进中国城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解决中国三农问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途径之一。本次讨论我们围绕中国城镇化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揭示城镇化过程屮的真正需求和发展目标,进而提出合理的发展对策。一、我城镇化发展的问题1.城镇化水平较低且存在虚高问题2006年,中国的城镇化率为43.9%,低于与中国人均实际收入大体相当的国家55%的平均水平。同时,尽管屮国整体经济
2、增长快于一些发展中国家,但同这些国家在它们经济高速成长吋期的城市人TZ1增长率相比,中国城市人U年均增长率却相对较低。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我国城镇化水平与工业化水平和同等收入国家的城镇化水平仍有较大差距,比同等城镇化水平和同等收入水平国家的城镇服务业发展也远为滞后。按现在的统计门径,虽然有很多人被统计在城镇人口中,但由于户籍制度限制、公共服务不足等原因,他们并没有真正融入到城市生活中,没有享受到城市现代文明的成果。严格地说,这些人不属于被城市化了的人口。如果剔除这部分人,则中国城镇化水平更低。2.城镇化的区域差异较为明显改
3、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发展体系逐渐走向成熟。以城市特别是人城市发展为代表的、城市区域空间为主体发展的新格局日益显现,一些区域具有区位、资源和产业优势,已经达到了较高的城市化水平,形成了城市发展相对集中的城市群。除原有的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环渤海城市群外,山东半岛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川渝城市群和关中城市群等也开始形成。2006年,我国城镇人口5.77亿人,城镇化率43.9%。由于各地基础不同,加之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差异,我国不同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各不相同。从区域来看,东北地区城镇化水平最
4、高,东部沿海地区较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分省来看,京津沪三大直辖市的城镇化率在70%以上,上海最高,为88.7%,广东的城镇化率在60%以上,苏浙和东三省的城镇化率在50%以上,琼鲁渝闽蒙五地的城镇化率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余17省的城镇化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贵州和丙藏分别仅为27.5%和28.2%。总体而言,城镇化的空间分布呈现向东部沿海地区集中的特点,尤其是以大城市为中心、城镇发展比较集中的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城镇化发展程度最高。1.城镇承载力不强、功能不全,生态环境压力大。城市综合承载
5、能力不强。中国城市土地利用率不高,大多数城市的密度偏低,城市建筑物以低层建筑为主,城市土地立体空间利用不足,无法充分发挥城市空间人口聚集和经济活动聚集的功能。据国土资源2002年测算,中国城市的平均容积率仅为0.33,而发达国家城市的容积率一般都在2.0以上。集约度偏低,是对土地资源的一种浪费,这与中国人多地少的国情严重不符。城市功能不完善、不匹配。就业聚集地与居住区相距甚远,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与土地利用的规划和发展脱节。一些城市的地下管网、环境治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十分滞后,不能满足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需要。道路交通网络不完善
6、,交通堵塞不仅成为人城市的通病,且有向屮等城市蔓延的趋势。城市综合防灾系统建设普遍比较薄弱,城市公共设施的应急抢险机制不健全。这些都影响了城市功能的发挥,加大了山行和社会运行成木。城市生态受到破坏,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城市环境污染形势严峻。绿地大量被占用,城市的生活环境质量下降。全国90°%的城镇水域和65%的饮用水源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50%的重点城镇集屮饮用水源不符合取水标准,城镇污水处理率只有36%,导致地下水源受到进•一步的污染。城市能源利用效率偏低能源消耗居高不下,加剧了能源短缺与经济增长的矛盾。2.城市运行欠佳,
7、城市特色不强城市管理有待改善。在城市供水、燃气、地铁、公共交通等市政公用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方面,在就业机会的创造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方面,在社会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供应方面,在义务教育、公共医疗卫生、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城市安全的规划和建设、社区建设、扶持弱势群体、调节收入分配等方面,离老百姓的需求还有差距,其管理和运行效率都需要进一步改善。城市特色风貌缺失,传统文化遭到破坏。一方面,城市建设风格雷同,千城一面。另一方面,城镇建设量大面广,建设与保护的矛盾会更加突出。一些城镇在建设中不注意保护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出现
8、了不少建设性破坏现象,致使城市传统消失。1.城镇化过程中积累了诸多社会矛盾农民工的基本权益没有得到充分保障。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已超过1亿人(如包括城乡摆动人口可达1.8亿,且这部分人口仍在不断增长),但农民工的利益和基木权利被忽视,在基木生活条件、生产安全、劳动报酬、工伤保险等方面还缺乏有效的保障。农民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