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医内科学课程运用形成性评价教学 的实践刍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内科学课程运用形成性评价教学的实践刍议目前,医学教育已进入以能力培养为目标(-petence-basedEducatior)的阶段,提倡以培养能力为基础。反馈-矫正则是该阶段的重要环节,而形成性评价(FormativeEvaluatior)又是这一环节的重要方法。1关于形成性评价1967年美国著名评论学家斯克里芬最初在《评价方法论》中提出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不同,强调教师把从学生中采集到的一些数据给予学生及时反馈,帮助学生针对反馈信息进行分析,促使学生主动反思建构提高学习效果。在这一理念下形成了形成性评价常用FED口诀[1]:(Fee
2、dback为反馈,E(Encouragemen)为鼓励,D(Direction)为指导。在学生和教师的互动中,如果上述3个方面都能做到,那么教学和学习均会取得成功。Hancock等运用形成性反馈定量评测,通过对学生自主演讲科目三阶段的评价及反馈,促进了其学习责任感、思考严谨性、认知灵活性及职业素养和沟通能力的形成E]。2中医内科学课程临床课程中形成性评价的具体运用2.1医学教育模式正从传统的知识传递向能力培养转变,这就要求教师采用形成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及时评估。中医内科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临床基础学科,其涉及的学科范围广,理论抽象,逻
3、辑性强,牵涉到各种中医基础理论的综合理解和运用。2.1对象的选择与分类将选修中医内科学的04、6级中医临床专业学生60人,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30人,采取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实验组30人,采用了布鲁姆的目标教学法,在反馈-矫正的教学环节中,开展形成性评价教学方法。2.2中医内科学形成性评价法方案总体设计在形成性评价教学活动中,病案设计是关键。病例的选择主要采取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病例前后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或病情发展上的必然趋势、或病机演变的过程符合辩证规律。教学活动共包括2~3个病例,可由同一个患者病程组成,兼顾《中医内科学》
4、教材中的不同病症。任课教师在充分熟悉所选病例和相关课程内容的前提下,根据每一个具体病例提出结构性或非结构性问题,通常每一病例包括10个问题,问题根据病例的辩证思路程序及复杂性由浅入深进行设计。题目内容要精,简短易答,难度适中,使之能够体现“三基”反馈重点、难点知识的掌握情况,促进学生理解、应用和知识迁移。2.3中医内科学形成性评价法方案实施的过程设计形成性教学评价设计由病例设计、资料收集和学习部分、课堂反馈、教师促进部分等四大部分组成。病例设计部分由教师按要求在课前两周把第一份病例内容下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在一周内完成病例后所提出的问题,学生完成后统一打
5、印。信息搜集和案例学习部分,学生可通过X络、期刊等搜集资料、查找答案,并对资料加以整理后以书面作业的形式上交。经教师批阅后选8_10名学生作为代表,并于课前5天,联系学生请其做好演讲准备,演讲题材、角度不限。课堂反馈部分则通过第二、第三份病例采取同样的方法操作,但选择的学生不与前重复。在选择学生时可参考以往的学习成绩,做到不同层次均有列入,尽可能让中下游学生有发言机会。每一次教学活动用时为3课时,其中1、课时由学生发言,第3课时由教师进行点评,注重反馈、指导,并总结该课时的主要知识点。课程结束前由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师生互评。在每次教学活动中,均安排1
6、0位同学上台发言,发言过程中允许与台下的同学互动,要求学生均能围绕每一病例的问题要点展开讨论,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讲解内容之丰富、文献检索质量普遍较高。教师促进部分,以同行、专家、领导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同一专业的教师进行旁听观摩,教学评议,可以起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改进方法的作用。组织本学科专家、教育专家,进行横向教学质量评估检查,可以提出建议,督促教学,推广成功经验。由教研室、教务部门、学校领导组成评议小组,通过听课、检查教案、同教师及学生代表座谈等形式,同时结合课堂录像进行教师自我反思分析,帮助查找不足,促进教师能力发展。3.中医内科学课程形成性评
7、价的实施效果3.1中医内科学课程形成性评价的元评价方法课程结束前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分相结合的方法,学生本学科评价成绩,占总成绩的20%;课程结束时,实验组学生对形成性评价教学进行评议,填写形成性评价教学反馈意见表(包括学生对形成性评价教学的整体评价,与传统的教学相比较,对形成性评价导师的专业水平的评价,对我科形成性评价教学方法的其他建议和要求等)。期中和期末,进行中医内科学书面理论考试,共占总成绩的80%。3.2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forWindows软件包进行统计。计量资料如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资料用非参数
8、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但同时也发现少数学生认为“增加了学习负担”造成这一现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