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336739
大小:72.12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28
《清末立宪之回顾与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清末立宪之回顾与反思中图分类号:K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1003-2738(2011)11-0156-02摘要:清末立宪是中国宪政史上的首次立宪实践,不论从思想层面抑或制度层面均开我国宪政历程之先河,其功绩不容抹杀。在辛亥革命百年之际,本文回眸清末立宪的历程,对清末立宪进行反思和重新定位,对其积极意义进行解读与挖掘。关键词:预备立宪;钦定宪法大纲;十九信条ReviewandReflectionofConstitutionalisminthelateQingDynastyGuTong-tong(AdministrativeLawSchoolofSouthwestUniv
2、ersityofPoliticalScienceandLaw,Chongqing)Abstract:ConstitutionalisminthelateQingDynastyisthefirstpracticeofconstitutionalismintheChineseconstitutionalhistory.Itisthefirstofitskindtostartthecourseofconstitutionalism,bothfromtheideologicallevelandfromthesystemlevel.Itsachievementscannotbedeni
3、ed.ForCommemoratingthecentenaryofthe1911Revolution,thispaperreviewsthecourseoftheconstitutionalisminthelateQingDynasty,reflectingandre-positioningtheconstitutionalisminthelateQingDynasty,interpretingandminingitspositivesignificance.Keywords:PreparationofConstitutionalism;ImperialConstitutio
4、nOutline;NineteenCreed20世纪初,在内忧外患新旧矛盾的交织中,风雨飘摇的清朝统治集团发布“变法”、“仿行宪政”的上谕,推行“预备立宪”,开展了一场被后人称之为变法或法制改革的政治运动。而对于清末变法核心部分的“预备立宪”,史学界基本持否定评价,人们大都认为,清末“预备立宪”是一场骗局,目的是以“仿行宪政”为幌子,敷衍人民的立宪要求,扑灭革命派的斗争烈火,最终维护清朝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但是通过对清末立宪的相关考察,笔者既有的纯粹而绝对的批判观点在声势浩大的清末立宪思潮、上下一心的立宪主张及清政府切实可行又遵循实际的立宪实践面前显得越来越苍白,笔者越发相信
5、,清末立宪不仅是历史的必然,而且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其程序是合理的,实效亦不容抹杀。一、清末立宪运动之历程清末立宪运动是指从宪政思潮萌芽、上涨、爆发到清政府出台《钦定宪法大纲》等宪法性文件,至预备立宪破产的全过程。清末立宪运动的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宪政和宪法的传播阶段,时间上大致从19世纪30年代到19世纪80年代。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中国人逐渐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醒来,开始关注西方。1861年发起的洋务运动表明,中国人此时对战败的认识停留在技术问题阶段,“师夷长技以制夷”,政治体制并不存在问题,只需“中体西用”。虽然洋务运动主要以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为着眼点,但
6、也为政治思想的引进和传播作了准备。在宪法和宪政的言传过程中其最主要作用的是传教士、早期士大夫和出使外国的使臣。传教士在传教的过程中明确介绍了英国宪法性法律、君主立宪制和美国的共和制、三权分立等,并创造了一批政治法律术语,为开启民智和知识分子接受并研究西方宪政思想奠定了基础。早期士大夫,如林则徐、魏源、徐继?等,用中国人的语言观点对宪法宪政思想进行复述,虽与传教士传播的内容无异,且缺乏精准,但更易于中国人接受,从其观点中可以看出,早期士大夫对宪政主要持肯定态度。而出使外国的使臣如黄遵宪、郭嵩焘,在1866年同文馆访欧的见闻日记中明确提出西方之强“不在技艺,而在政教和法律”。第二
7、阶段是宪政和宪法的主张阶段,时间大致从1894年到1906年。甲午中日海战宣告了“师夷长技以制夷”路线的破产,使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战败之因不仅在于技术,更应反思政制问题。此时,维新派提出的宪法和宪政的主张并没有得到全民响应。但1904年的日俄战争给朝野上下以巨大的撼动,朝野上下普遍将这场战争的胜负与国家政体联系在一起,认为日本以立宪而胜,俄国以专制而败,“非小国能战胜于大国,实立宪能战胜于专制”。于是数月间,立宪之议遍于全国,宪政成了中国人心目中拯救和富强中国的唯一工具。日俄战争成为宪政思潮的爆发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