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332871
大小:5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8
《浅谈学生质疑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学生质疑的培养;“为什么”这三个字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一般都是老师口中的言语。这样我们就把学生当成了法庭上的被告,学生的思维总是围绕老师定性、定量的问题。其实这并不是当前教育形势所要达到的教育目的。我们的教学目的就是要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除了让学生能解决问题外,还应让学生善于观察事物,善于质疑。其实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强,有些不起眼的小东西、小事物对他们来说也是很感兴趣的。他们为什么会对这些不起眼的小东西、小事物而感兴趣呢?这就是他们可能对这些事物有存在一些疑问,很想去了解、去寻找自己所要的答案。所以小学语文是一
2、门最基础的学科,较容易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作为一名小学老师应抓住这一时机,努力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一、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学会说话。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关键在老师。课堂上如果老师一本正经,整堂课都表现出一幅严肃的表情,那学生只有服从老师的安排,哪敢有其他的想法。所以要创造课堂气氛,课堂上老师必须和蔼可亲、亲如父母,要亲切、尊重学生。师生之间要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能敢说。除了敢说,还要让学生会说。这就必需坚持小组讨论,学生与学生之间先说,学生在自主的讨论学习过
3、程中,面对的是同学,消除了畏惧感,就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可以想己所想,说己所说,自主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个性也得以发展,进而引到师生之间的对话。二、要多鼓励少指责。学生刚学会质疑时,难免会提出一些幼稚、或钻牛角尖的问题,出现这样的情况老师不但不指责还要给予表扬与鼓励。比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学生就提出这样的问题“当火还没烧到邱少云身上时,部队为什么不撤退,如果撤退邱少云就不会被烧死?”当学生提出这个问题时老师应先肯定学生的积极性,然后把问题再交给学生来讨论,让他们各抒己见,老师在一旁引导。这样既不会压
4、抑学生的积极性,又能给其他学生创造了一个讨论的机会。三、课堂上要给予安排充分的质疑时间。一节课的时间虽然只有几分钟,但必须安排充分的时间给学生质疑,让他们有一个自由空间去读、想、疑。学生在合作、讨论的过程中,还要鼓励他们对同学的发言和老师的讲解大胆地提出质疑。课堂上除了要留给学生自由空间的时间外,还要指导学生如何充分运用这些时间:首先,要把课文读熟,熟读课文、钻研课文才能多思;其次,指导学生从文中的难点处质疑;再次,从合作、探究中质疑。四、指导学生质疑的方法。1、从课题入手一篇文章的课题就如一个谜语,那课文的内容
5、就是谜底。从课题质疑能激起对课文阅读的兴趣。如:《鸟的天堂》一课,学生看到课题时,就会发生这样的疑问:“天堂”是什么意思?“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鸟的天堂”是什么样子的?第一个问题学生可以借助工具书来了解。产生了第二、第三个问题后,学生肯定很想去阅读课文,去寻找这些答案。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2、从文中的优美语句处质疑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恰恰是课文的重点,也是课文的难点。这些地方学生易产生质疑,也是值得质疑的地方。优美语句包含运用修辞的句子,是内容极丰富表现力极强的句子,也是极富艺术特色的句子。所以要特
6、别培养学生对这种句子的研究。如:《林海》一课的句子“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呢。”学生就可以提出这样的疑问“这是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经常引导学生研究这样运用修辞的句子,对于提高学生的赏析能力、写作能力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如:《一夜的工作》中“这时候,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一小碟花生米,放在写字台上,总理让我跟他一起喝茶,吃花生米。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分量。”学生读了这些句子后,就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当一个国家总理为什么只有吃花生米和绿茶呢
7、?“数得清颗数”是什么意思?“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分量”到底有没有增加花生米呢?这些问题的解决,就能让学生更进一步的了解总理生活简朴的品质。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从优美语句处质疑,老师可以在阅读前给予暗示哪些段落要仔细阅读。3、在课后质疑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一定什么都掌握,都毫无疑问。这就要鼓励学生从课后的作业、复习课文中再产生质疑,这时候的质疑正是对课文内容深化反思与反馈。如:《勿勿》一课学生在第一课时了解到了时间流逝飞快,要珍惜时间。学生在课后复习中就可产生这样的疑问“我们应如何珍惜时间呢?”学生在释疑中就
8、产生了知识的迁移。所以学生在这个时候的质疑更能表现出他们的思维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可以说,疑是思的前提,质疑最能激发学生阅读、思考的兴趣,也最能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创造精神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特别是培养学生善于进行变革和发现新问题或新关系的能力。学生由有疑到敢问,由敢问到联想,正是创新的前奏。他们发现了问题,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