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研究:语文教师话题pck的提炼与改善

课例研究:语文教师话题pck的提炼与改善

ID:22328528

大小:5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8

课例研究:语文教师话题pck的提炼与改善_第1页
课例研究:语文教师话题pck的提炼与改善_第2页
课例研究:语文教师话题pck的提炼与改善_第3页
课例研究:语文教师话题pck的提炼与改善_第4页
课例研究:语文教师话题pck的提炼与改善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例研究:语文教师话题pck的提炼与改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课例研究:语文教师话题PCK的提炼与改善----语文教学论文-->第一章研究的背景在持续的教学过程中,理解和转化并不会随着一个教学过程的结束而结束,评价、反思、新理解会推动下一个教学过程的发生。舒尔曼强调了两点:第一,PCK的形成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这一研究结论目前已达成共识。在反思型教师、教师的行动理论等研究中也得到了印证。第二,“化”阶段是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科教学知识的关键。关于“转化”的实质是什么,成为此后PCK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舒尔曼提出,“转化”阶段可以分为四个步骤:(1)准备(prepara

2、tion)。在进行教学前,教师需要认识教学内容的正确性和适当性。(2)表征(representation)。教师应该思考内容中的观念可以用哪些表征形式予以呈现,表征内容的形式有譬喻、类推、举例说明、活动、作业、范例等。(3)选择(selection)。教师应该考虑可以运用的表征方式,必要时能选择,并能重新组织教材。(4)调整(adaptation)。教师应该试着根据对学生的了解来调整呈现教材的方法。所谓学生特征也就是指学生的性别、能力、动机、以及先前的或错误的概念等等。....第二章概念界定及研究设计

3、一、核心概念的界定以教学实录为研究对象的“课例研究”,即“课例分析”。课例分析,尤其是对那些足以作为学习范本的“名课”的分析,是开发学科教学知识、发展学科教学论的重要途径。从课例中获取教学知识,尤其是从“名课”中发掘教学知识,并力图转化为公共知识,这是学科教学论研究以及教学理论研究的知识生长点。作为研究对象的“课例”,其实是教学典型案例,大致作为研究对象的案例。至于是取现场还是事后实录,这要看研究的条件,尤其是所要研究的问题。比如,研究教学内容的合宜与否,教学实录较为适用;而研究教学方法,尤其是研究教

4、学中的应对智慧,则应该到教学现场。二、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在对PCK研究的认识和话题PCK研究综述的基础上,将研究的内容确定为:第一,从优秀课例中提炼教师的话题PCK;第二,教师话题PCK的改善。具体的研究内容即研究方法见下表。“优秀课例中提炼PCK”的研究,经历了课例的提炼尝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从课例中提炼“话题PCK”的研究框架,并界定了语文课例中的“话题PCK”。多次提炼的尝试所形成的“文本”又成为了“如何展开提炼研究”的研究材料。在对这些研究材料分析的基础上,逐渐聚焦到了三个研究问题

5、——课例的选择及描述,关键PCK的辨识与抽取;PCK的提炼与表述。第三章课例的选择及描述................33一、课例的选择........33二、课例的描述........42三、第四章关键PCK的辨识及抽取......52一、课例中PCK........52二、关键PCK辨识与抽取的方法..............59第五章PCK的提炼及表述.............79一、语文PCK提炼及表述的困难...............79二、语文PCK提炼的历程......83第七章在课

6、例研究中谋求PCK的改善一、PCK改善的方式话题PCK隐含决定着语文教师面对一篇课文在一堂语文课上要“教这个”、要“这么教”的教学行为。这对选择改善语文教师话题PCK的方式意味着,不能采用直接学得的方式。首先,言明来自他人处的PCK需要经过论证的过程(参考本论文第二部分的论述)。即便是专家型教师,对自己课堂教学中的话题PCK的“自我言说”往往也是需要进一步论证的。其次,直接习得的方式只能做到的是,为教师PCK的形成提供了另一类型的知识而已,无法保证能够“综合”、“内化”为较高质量的PCK。二、改善PC

7、K的有效方法:共同备课学校对集体备课的基本要求是实现“五统一”,即统一内容、统一目标、统一难重点、统一进度、统一练习。这种“统一”实际上是要利用老教师的知识经验去克服和弥补年轻教师的稚嫩不足,使教师的教学水平“拉平补齐”。集体备课基本上是骨干教师一人“备课”,集体模仿。集体备课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教案在形式上有固定的条目内容要求,如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这些内容,在教材或教辅书上一般都有明确的说明。集体备课时基本上成为了教参或教辅书的“大搬家”,鲜有分歧,缺少交锋,教师的思维得不到

8、碰撞,认识往往停留于表层。如同烧铸模具,将教师的教学变成千人一面的“标准产品”。参加“共同备课”的备课组教师,有的是来自同一年级的,有的来自不同的年级。参加共同备课“工作坊”的教师则来自不同省市,不同类型的学校。所选择研讨的课文,不是要教什么课文就备什么课文,而是教师认为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认为教学有困难的那些篇目。因此,共同备课不以帮助高效率完成工作任务为目的,即不是帮助教师们快速打造出下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共同备课是以单篇课文为例研讨“这类课文如何教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