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326517
大小:5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8
《公共图书馆推广全民阅读现状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公共图书馆推广全民阅读现状探析 中图分类号:G251文献标识码:A:1003-9082(2016)01-0049-01 阅读对于提升国民综合素质,深化社会文明内涵、开发个人智力潜能等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因此我国需要坚持不懈的将全民阅读推广下去,为全社会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而公共图书馆由于其自身的专业性、权威性和独特的馆藏资源使其成为推动全民阅读的一个主要阵地。 一、我国国民阅读的现状 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5年最新公布的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较2013年的57.8%上升了0.2个百分点,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
2、为4.56本,报纸和期刊的阅读量分别为65.03期和6.07期[1]。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远远低于韩国的11本、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及犹太国家的64本。 就我国民众的阅读方式而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平板等数字阅读媒介的出现,传统的阅读方式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呈现初多元化趋势。在互联网技术出现以前,纸质阅读占据着人们阅读方式的主导地位。纸质阅读是通过纸媒形式发布,具有便于携带、受地理和环境约束小、可反复阅读的特点,多年来一直是阅读者的首选媒介[3]。而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催生了新媒体阅读时代的到来。据调查,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58.1%,较2
3、013年的50.1%上升了0.8个百分点。采访发现,中青年人更倾向于有数字化阅读。由此可见,数字化阅读和纸质阅读已经成为现代人并驾齐驱的阅读方式。 二、公共图书馆在推广全民阅读中的制约因素 我国虽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图书生产国,但是人均阅读量却远低于许多国家的人均阅读量。我国国民阅读率较低,作为全民阅读重地的公共图书馆,应该多方面分析制约出现的原因,以便于从多角度解决推广全民阅读中所存在的障碍。 1.阅读服务宣传不到位,馆藏结构有待优化 图书馆馆藏资源数量庞大、种类繁多,要能够满足读者娱乐、科研、学习等各种不同人群的需求。但是调查发现,广大读者其实并不完全熟悉图书馆馆藏资源的
4、使用价值。图书馆推广阅读的宣传方式陈旧,服务手段单一,图书馆与读者的距离越来越远,读者到图书馆的活动也就越来越少。其次良好的典藏不但能够提升读者技能,而且能够提升思想境界。但是由于对于读者用户阅读需求了解不全面,文献服务信息不对称,使馆藏资源结构欠优化,从而导致读者获取文献率不高。 2.阅读需求多样化与单一化的阅读目的 读者的阅读鉴赏能力有待提高,一部分读者不会选择合适自己的书,只会“从众”阅读,这种盲目的阅读心态对于阅读素养的提升和阅读能力的培养毫无益处。每天面对汹涌而至的信息,阅读人群需要具备更高的理性思维和判断力。因此个人在选择阅读书目时,如何不为他人意见牵制,判断,这
5、是很重要的。在阅读品种的选择上,表面上看读者对于各类图书都有涉猎,实际按照借阅类别的统计,许多读者都只借阅几类图书,这与读者的兴趣爱好有关。据调查问卷显示,读者的阅读爱好包罗万象,文学、地理、天文等各方面均有涉猎,但是深入研究后发现,把这些书籍作为娱乐休闲用途的居多,用于科学研究的很少。 3.数字阅读媒介的多元化导致“浅阅读”现象增多 近年来,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阅读行为不再受时间、空间和环境的限制,让阅读变得更容易。具体到全民阅读领域而言,阅读载体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用等移动设备读书看报已经成为很多中国人的重要阅读方式。这些“数字阅读”以其便捷性充实了阅读的群体。
6、然而,在互联网这把双刃剑的另一面,我们看到互联网分化了纸质书的阅读群体,带来了更多的“浅阅读”,使阅读变得碎片化。这种阅读往往令读者不加思考,易患上惰性思维症。碎片化让阅读变轻的同时,也让真正有效的阅读变得艰难。 三、公共图书馆推进全民阅读的措施 全民阅读时代,公共图书馆应该创造性的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推进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在全社会形成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的良好舆论氛围。 1.完善馆藏文献资源体系建设,夯实全民阅读基础 丰富的阅读资源是图书馆推广全民阅读的物质基础。公共图书馆应该围绕“突出特色、突出品味、突出需求、突出重点”的目的,建立合理的馆藏文献信息结构,坚持“突出
7、特色、需求至上、质量第一”的原则,避免因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的现象发生[3]。因此这就要求公共图书馆要切实了解读者需求,有针对性的对文献进行收集和积累,在增加馆藏纸质资源的基础上,增加电子资源的采购比例,积极对网上的免费资源进行整合。对分散性、异构的数字资源通过建立资源发现平台的方式进行整合。让读者能够在简单统一的检索界面便捷的获取各种资源,满足习惯各种阅读方式读者的需求[4]。这样通过完善馆藏文献资源体系建设,让更多的阅读群体享受便捷的公共图书馆服务,推动全民阅读。 2.开展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