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社会关系伦理特质及其当代困境

中国传统社会关系伦理特质及其当代困境

ID:22321518

大小:41.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28

中国传统社会关系伦理特质及其当代困境_第1页
中国传统社会关系伦理特质及其当代困境_第2页
中国传统社会关系伦理特质及其当代困境_第3页
中国传统社会关系伦理特质及其当代困境_第4页
中国传统社会关系伦理特质及其当代困境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社会关系伦理特质及其当代困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传统社会关系的伦理特质及其当代困境———梁漱溟社会结构理论研究之一赖志凌(南昌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江西南昌 330047)  摘 要:中国是伦理本位的社会,这是梁漱溟社会结构思想的核心,也是他开展乡村建设的理论依据。梁漱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是从文化的本体意义及其在历史领域中的显现这两个层面上展开的。在前一个层面他高度肯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而在后一个层面他对中国传统文化作了系统深入地分析批判。他认为,社会关系伦理化将一切社会关系变成两人之间的个人关系,这是形成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政治结

2、构的前提和基础。时隔半个多世纪,梁漱溟对中国传统社会关系和结构的分析对我们透视中国当代社会种种现象仍不失为一个有效的视角。  关键词:梁漱溟;社会结构理论;伦理本位;社会关系伦理化;中介性关系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陷入深刻的危机,帝国主义侵略和国内军阀的连年混战,使乡村经济一片凋敝,无数人流离失所。中国的出路问题是摆着中国人面前的一大问题。以梁漱溟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知识分子积极地投入了乡村建设运动。通过对中国传统社会关系和结构的研究,梁漱溟得出西方民主之路和俄国暴力革命的道路都不适于中国,中

3、国民族自救运动只能走伦理之路的结论。梁漱溟认为,中国的问题在乡村,乡村问题的解决就是中国问题的解决。中国的希望也在乡村,广大乡村是培育伦理文化的土壤,因而他力主以乡村建设运动完成中国社会的整体改造,建立一个新礼俗的中国社会。姑且不论梁漱溟这一结论的对错,仅以他对中国传统社会关系及其结构的分析反观中国20世纪之种种历程,确实可见梁漱溟理论视角的深刻独到之处,本文拟将梁漱溟的社会结构思想观照中国社会之现实,以把握中国社会的历史与当代种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之间的内在脉络。一 伦理本位、职业分立的社会“伦理

4、本位、职业分立”是梁漱溟对中国社会结构性质的高度概括,也是他从事乡村建设运动的理论依据。梁漱溟关于中国社会的改造即乡村建设只能走伦理的路,西方和俄国的路在中国都行不通的结论即源自于他对中国社会结构的这一定性与分析。梁漱溟从中西对比的角度分析了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性质。他认为,西方的社会关系始终是个人对团体的关系,无论是近代的个人本位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的社会本位的趋向,都是在个人与团体这一关系框架下展开的,离开了团体,个人问题即无从映现。因而西方会是立体的。而中国社会缺乏团体生活的传统,家庭

5、生活的重要性由此突显出来。他指出:按理说,“是人类都有夫妇、父子,即都有家庭;何为而中国人的家庭特重?家庭诚非中国人所独有;而以缺乏集团生活,团体与个人的关系轻松若无物,家庭关系就特别显著出来。”[1](第3卷,79页)然而,我们不能由此得出中国社会是家庭本位的结论。因为家庭本位是与封建宗法社会相联系,而中国自周秦时期起,就蜕出了封建宗法关系。中国人是将家庭关系加以推广,以伦理组织社会。梁漱溟认为,这即是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特殊性之所在,他指出:“‘伦理本位、职业分立’八个字,说尽了中国旧时的社会结

6、构———这是一很特殊的社会结构。”[1](第2卷,174页)何谓伦理本位?即“举凡整个社会各种关系而一概家庭化之”[1](第2卷,81页)。由此可见,梁漱溟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是从社会关系入手。这一点他和马克思一样,只是马克思侧重于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互动中揭示社会过程,而梁漱溟认为,仅仅从经济关系入手进行分析,无法说明中国社会这一特殊的结构。实际上,梁漱溟与马克思在分析方法上并不矛盾,只是分析的层面不同而已。梁漱溟分析了中国传统社会关系的建构过程和逻辑。在他看来,早在春秋时代,孔子提出的“正名”

7、就为中国社会定下了伦理的基调。中国社会是以家庭中的父子兄弟夫妇关系为坐标,建构全部的社会关系。以父子关系定君臣、官民之上下关系,以兄弟关系定同事朋党之平辈关系,以夫妇关系定男女关系。因此说,“伦理始于家庭,而不止于家庭”。梁漱溟指出,虽然孔子的“正名”所蕴涵的政治理想从来也未成为现实,但它为中国伦理社会提供了一个大致的轮廓。社会关系伦理化对中国社会结构包括政治结构具有深远的影响。伦理关系实乃“此一人与彼一人相互间的情谊关系”,整个中国社会即是由“此一人与彼一人”的相互联结而构成的社会关系之网。它

8、将个人、社会(包括家庭)与国家都纳入到这张平面化的社会关系之网中。任何人一生下来便落入到种种由内而外、由家庭而社会的关系之中,且一生都在这些关系中生活。梁漱溟指出:“人生实存于各种关系之上。此种种关系,即是伦理。伦者,伦偶;正指人们彼此之相与。相与之间,关系遂生。”“是关系,皆是伦理。”[1](第3卷,81页)伦理化的社会关系形成不了团体,因而也无法产生阶级。中国人通行的是“天下一家”、“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旷达意识。伦理本位表现于社会的职业构成上也只有职业不同,而没有阶级划分。中国社会是职业分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