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从《草堂十志》论当代书法创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草堂十志》论当代书法创作----书法论文-->绪论本课题研究目的文徵明是明代著名书法家,一生勤奋刻苦,致力于书法艺术,在书法史上,可谓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物。尤其小偕书法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近些年,学术界对文徵明的书法研究已经非常广泛、深入。但就这些研究而言,大多都是从其书学渊源、书艺成就、审美标准、历史影响等方面作细致的阐述,单就小楷书法技法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主要以文徵明小楷书法《草堂十志》为例,作技法分析,来探究文徵明小楷书法的。并总结其用笔、结体、章法等方面的规律,用以指导小楷书法创作。本课题研究的现状近些年来
2、,学术界对文徵明书法的研究非常的广泛。在文徵明研究领域,黄教授著述的《中国书法史元明卷》中,较为详细地谈到了文徵明的书法成就。绝大多数其他的书史编著也会提到文徵明,如祝嘉著的《书法史》、王镛著的《中国书法史》、沃兴华的《中国书法史》、黄细编的《名著中的中国书法史》等,还有一些专门评述文徵明的书,如紫都、鄢爱华编著的《文徵明生平与作品鉴赏》、向彬编著的《中国书法家全集文徵明》、刘纲纪著的《文徵明》、葛鸿械著的《吴中才子》等,多为概括性的生平介绍,简要的作品风格分析。而从文徵明小楷书法技法研究这一小课题上还没有较为细致的文章,尤其是
3、从技法对比上来分析文徵明小楷书法的问题的文章更少。研究方法本课题主要以文献实证法、归纳法、为研究方法,再结合图文对比,对文徵明小楷书法进行技法分析,归纳出其书法特点。第一章文徵明与《草堂十志》第一节文徵明生平我们今天这个时代民众的审美较趋向于明快简捷,人们更加喜欢快餐式的东西。这势必促使书家在创新观念乃至方式手段也随之发生变化。文徵明(1470—1559),初名壁,字徵明,后以字行,改字徵仲,生于长洲(今江苏苏州),祖籍湖南衡山,故自号衡山。其祖父文洪(字功大,号希素),成化年举人,担任过涞水县教谕。其父文林(字宗儒),成化年进
4、士,曾任温州太守,是当地有名的清官。文徵明在这种书香门第、官宦世家中成长。其祖辈、父辈们传授经、史、诗文和书法,注重对他进行立身处世、道德思想方面的培养。使文徵明养成了严格自律和勤奋习性。据史所载,文徵明儿时天资平钝,八九岁时连话都说不清,字也写不好。王世贞《文先生传》中说:“先生生而外椎,八、九岁语犹不甚了了。”文嘉《先君行略》也证实:“少时,外若不慧”、“少拙于书”。这说明他并非天才,其成功完全是后天的努力。文徵明年少时从博学好古的书法家李应補学书。李应顿(1431—1493),书宗欧阳询,字体平正婉和,清润端方,虽非书法大
5、师,却是一位书法教育家。他除了把学书心得悉数传授给文徵明外,还鼓励他突破传统,自创新格。如在批阅文徵明的书法作品时,看到有摹仿苏体字的笔法,对他说:“破却工夫,何至随人脚踵?就令学成王羲之,只是他人书耳!”业师的从严要求和教导,使文徵明受益极深,这对他日后逐步理解楷书的本质规律、创造自家书法风貌至关重要。文徵明早年十分注重功名,希望能在仕途上大有作为,“交游数人,并以义气相得,以志业相高,以功名相激昂”。如以长篇小楷为例,创往往会将小楷中许多虚笔,予以强化,进行一点发挥,使笔墨在整幅之中来点机智灵动避免整体写得过实。然而,自其二
6、十六岁起,至五十三岁止,先后九次赴应天府乡试,皆屡试不第。人之将老,壮志未酬,这对文徵明精神上的打击无疑是沉重的。然而,因当时考试所流行的类似楷书的“台阁体”,这近三十年的“台阁体”书法磨砺,在某种意义上又成就了文徵明的小楷书法。诗、文、书、画方面声望也与日俱增,故在五十四岁(1523年)那年,受工部尚书李充嗣(字士修)的推荐到了京城朝廷,经过吏部考核,受职低俸微的翰林院待诏的职位,参与修《武宗实录》,侍经筵。因他的书画为时人所称道,当时求其书画作品的人很多,由此受到翰林院同僚的嫉妒和排挤。他深感党争丑陋、仕途险恶,再加上身在宫
7、中,要受朝廷礼仪的约束,这更使他心中郁郁不乐,到京第二年便上书请求辞职回家。三年中打了三次辞职报告才获批准,五十七岁辞归出京,放舟南下,回苏州定居。从此致力于诗文书画创作,过着平淡而充实的生活。文徵明曾作诗《马上口占谢诸送客》道:“功名原不到书生”、“一出都门百念休”,正是他当时心态的真实写照。有了这段经历,便促成他在以后的生活和艺术创作中保持平和的心态,与晋唐小楷的那种字体严谨、章法舒展的体例相宜,对晋唐小楷书法的追求更加执着,乃至痴迷。据记载,文徵明九十岁时还为他人作墓志铭,书未竟,而“置笔端坐而逝”。可见其对小楷的追求,是
8、多么的诚挚,令人肃然起敬。第二节《草堂十志》艺术技巧一、用笔干净爽利(一)、运笔。草堂十志在运笔上一气呵成,转侧生动、连贯,光彩照人。(二)、笔画。全篇每字的点、横、竖、撇、掠的各种笔法,展现在毫端的起止、提按间,运转在五指掌控中。起笔或尖锋刻露,或侧锋取势;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