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261927
大小:1.05 MB
页数:22页
时间:2018-10-20
《经济地理学之区位理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经济地理学》之第二章区位理论(1)绵阳师范学院:冉清红副教授岳云华教授什么是区位理论?区位理论是关于人类(经济、政治、社会等)活动占有场所的理论。它研究包括经济活动、政治活动、文化活动在内的所有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及空间内人类活动的组合,探索人类活动的一般空间法则。传统区位理论(经济区位论)与现代区位理论有明显区别。(1)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即根据已知的区位主体的本身固有特征,来分析适合该区位主体的可能空间,然后从中优选最佳区位;(2)空间内人类活动的有机组合,即根据已知的区位空间的地理特性、经济
2、和社会状况等因素,来研究区位主体的最佳组合方式和空间形态。讨论经济活动的区位理论则构成经济区位理论。传统区位理论主要研究人类经济活动,是以(农业、工业、商业等)经济活动作为区位主体而展开的。按照经济活动的内容(农业、工业、商业等)的不同,构成农业区位理论,工业区位理论以及商业区位理论等。区位主体:传统区位论仅考虑一个生产地,区位主体中的单一部分(如工厂部分);现代区位论考虑到企业内外的多个生产地,区位主体中的研究、开发、设计,零部件加工,部件组装,最终组装,检验修理,培训、流通、办公等;区位因子与
3、区位:传统区位理论仅考虑利润(或成本),轻视资金、信息、折旧期间、地域文化、决策机制等,区位选择基准是成本最小;现代区位理论对市场占有率,企业形象,人才,市场测试,回避汇率风险,避免贸易摩擦等不确定性因素都给予考虑,区位选择还考虑到非金钱上的收益及满足。理论前提:古典区位理论中产品、规模、销售价格,市场、劳动力、设备、土地、运费等都是事先给定(或固定);现代区位理论考虑产品的更新、成熟、标准化、差别化、多角化、多样化等,考虑销售价格的高低,市场的地方性、区域性、全国性以及国际性,还考虑到短期、长期
4、、集中、分散、特殊的市场等。农业区位论是关于农业区位如何确定、不同农业的用地空间结构的理论,即农业区位选择与空间配置的理论。农业区位论研究起源于19世纪初的德国(普鲁士),杜能是先驱者,土地所有制改革(产生独立的农业企业家)和农奴制度改革(产生大量的自由农民,农业劳动者)为农业区位研究奠定了制度基础。杜能采用了规范性“孤立化”研究方法,并于1826发表了《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简称《孤立国》)。在19世纪初期的德国,泰尔的《合理农业论》认为,要改变普鲁士农业的落后状况,应该在普鲁士德国推
5、行“轮作式农业生产方式”,废除“三圃式”。杜能认为,要改变普鲁士农业的落后状况,“轮作式农业生产方式”不是唯一的生产方式。为了寻求适合于普鲁士德国的合理农业生产方式和农业地域配置原则,于是就开展了研究工作。1、经营目标假说:属于商品性农业,农业企业家以获得最大地租(或纯收益,又称为区位租);2、模型假说:运距是决定农业耕作形态空间分布的唯一要素,其他因素不变(《孤立国》与外部无联系;自然因素均质性,内部无差异;市场唯一性,内部中心一个大城市;运输无方向性,马车是唯一的交通工具;理性的经营者是自由人
6、,无技能、信息、经验差别,能根据环境作正确决策)。假设农作物单位土地面积的区位租LR;农作物单位重量的市场售价P;农作物单位土地面积的产量(等同于销售量)Q;农作物单位重量的生产成本A;农作物单位重量在单位距离的运输成本(运费率)t;农作物产地与市场的距离d。则:结论:只随市场距离而变化,且市场距离增加,运费增多,区位租减少。区位租随市场距离变化如图。根据假设,生产同样农产品的Q、P、A都是定值,生产成本(QA),收入(PQ)一定,区位租会如何变化呢?生产成本:指投入农业生产活动的所有成本,包括种
7、子、农药、肥料、劳务等,生产成本又称为生产强度,生产成本(或强度)越大,则农业就越集约。运输成本:指运送农产品到市场或将种子、肥料等运送到田地的成本,运输成本与农产品的性质有关,且随距离的增加而增加。如果农场种植三种或者三种以上的农作物的情况下,则土地利用将以市场为中心,呈现同心圆状分布,最靠近市场的区域为最集约农作,种植相对于其价格而言笨重而体积大的作物,或者是生产易于腐烂或必须在新鲜时消费的产品,随着距离增加,则种植相对于农产品的价格而言运费小的作物,最外围是最粗放农作。以城市为中心,由里向外
8、依次为自由式、农业、林业、轮作式农业、谷草式农业、三圃式农业、畜牧业这样的同心园结构。地租曲线:在市场(运费为零)点的地租收入(最大值)和耕作极限点的地租收入(地租收入=0)连结的曲线。(1)杜能环的影响因素:通过前面的推导,显然,影响因素包括农作物单位土地面积的区位租LR;农作物单位重量的市场售价P;农作物单位土地面积的产量Q;农作物单位重量的生产成本A;农作物单位重量在单位距离的运输成本t;农作物产地与市场的距离d。(2)形成机制:产生成本与运输成本之差最大化。农场主选择生产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