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251496
大小:76.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28
《《机械识图》教材处理论文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在思想的不断碰撞中提高教材处理能力论机械识图课改教材的处理作者:cxzjjjs[摘要]《机械识图》是数控应用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对于浙江省首批课改专业的课改教材如何处理好、用好教材是一线教师的职责,处理教材效果的不同,课堂教学效果也会千差万别,课堂教学以教材处理为前提,本文就《机械识图》教材的教材阅读、用教材、课后反思三个方面的思想碰撞来进行阐述,供同行探讨。[关键词]教材阅读;用教材;课后反思;思想碰撞当《机械识图》新教材呈现在教师面前的同时,各种困惑也历历在教材内容之简练,对于部分教师一时难于把握;教学编排之新,使教师一时难于驾驭;教学内容的幵放
2、,使教师存时难以应付;再加上教学资源不足,让教师们感到困难重重。许多新教师感M:我们体验到了什么叫“披荆斩棘”。如何解决教师的困惑,引领教师理解、实践、丰富、完善教材,使教材成为教师教学的“信息源”、学生个性的“发展场”,就成为广大数控应用技术专业教师探讨的秉点内容。下面是本人对《机械识图》新课改教材的处理的一点思考:—、教材阅读中的思想碰撞教师首先是机械识图教材的第一个读者,必须先和作者有一个心灵的对话,进行思想的碰撞。作为一个读者去读,看看有什么收获,这应该是教师的自觉行为。1、通读教材,把握教材编写理念和体例潘美祥教材是给学生使用的读本。本教材的
3、执行主编老师是浙江省机械专业的特级教师,存着20多年《机械制图》的教学经验,通读教材后发现编写这本教材时融入了编者的理念:机械识图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右价值的机械识阁(实用性),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机械识图(针对性),不同的人在机械识图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层次性)。从中可以看出,作者从尊重学生的观点出发编写教材,编写教材最主要的出发点是面向当前职业学校的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拿起书本学习,不是教师上课时逼着学生看书学习。教材是供教师教学活动操作的工具。通读教材后感觉《机械识图》编写体例比较合理,内容按项目编排,涵盖了“任务0标”、“任务内容”、
4、“知识链接”、“任务实施”、“知识拓展”、“思考与实践”,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断提高,以完成“任务”形式将机械识图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有机地融为一体,让学生快乐学习中体验成功。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既为学生着想,又为教师着想,作者推广的是自己的操作经验,让广大教师沿己有的方法去做,方便操作。进一步思考,发现既然教材是新的,难免会使部分教师不适应,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按这种步骤操作的经验,产生了恐惧和焦虑,这是一种被动适应的心理,主动适应才是积极心理表现,才能用好新教材。2、深度阅读材,提升专业素养深度阅读教材,可以提升专业素养。学生阅读教
5、材是学习的过程,教师深度阅读教材也是学习的过程。有的教师会说,我的制图知识己经足够教学生了,学生能有自己的一半就足够了,那是一种盲目的自信,会给自己造成错觉,不仅新知识没有,老知识也会在不知不觉中退化,耽误学生的学习。譬如,“项目五__机械图样识读”中,增加了“表面粗糙度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表面粗糙度参数Ra值应用举例”和“零件结构表面代号”等都是一种实践经验或者新国标的知识,在教材中还有许多新的知识,其它相关教材中很少见到,深度阅读才能理解和体会这部分知识和编者的用意,教材才能为教师所用、为学生所用。叶圣陶深度阅读教材,可以提升机械识图教材把握
6、能力。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如果说教材是一首乐曲的话,那么教师则是乐曲的演奏者,同样的乐曲,每一个演奏者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因而演奏的效果就大不一样。为什么有的指挥家和乐队特别受人欢迎?那是因为他们对乐曲的独特理解和高超的演奏技巧,赋予乐曲以第二次生命。同理,教师凭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和体验,在与教材的融合碰撞中,也可赋予教材新的生命和无限的活力。譬如,教材中“表4-7圆柱穿孔的相贯线”,以前教材没有系统列表说明,现在教材用列表说明,作为教师可以思考三个问题:问题一,自己教学中有无列表说明?问题二,自己看到作者这样来表现内容有什么启发?问题三,有更
7、进一步的改进吗?显然前两个问题可以引起共鸣,肯定这种表现方式,后一个问题引不起太多的思考,笔者是这样想和这样做的:如果把圆柱穿孔和圆柱与实体相贯一起列表对照,会发现有意思的东西,其实穿孔与实体相贯的相贯线是同一条线;如果这件事让学生来做意义就不一般了。3、放下阅读,发现一些更根本的东西再好的教材,也需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改进、完善。其一是教师只有发挥教育智慧,对教材不断拓展、补充、创新,才能使教材显示出生机和活力。此次课改使用的新教材,与以往教材明显不同的是,它所提供的项目内容,留给教师足够的创造空间。因此,教师必须改变“把课程看成一种既定的文本,把
8、自己看成既定文本的执行者”这种传统的看法,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和教学的实际,努力拓展学生学习的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