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248502
大小:104.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28
《——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何凡(四川教育学院经济贸易管理系,四川成都610041)摘要:本文以我国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股权激励制度与盈余管理程度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提高激励股权数量的意愿可能诱发股权激励实施前严重的盈余管理;股权激励模式会对实施股权激励后的盈余管理产生显著影响,实行业绩股票模式时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比实行非业绩股票模式时的盈余管理更加严重;行权时长与盈余管理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公司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和性质也是影响盈余管理的重要因素。关键词:股权激励;盈余管理;公司治理作者
2、简介:何凡(1980—),男,四川南部人,四川教育学院经济贸易管理系讲师,博士。 一、引言近年来学者们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研究表明,盈余管理是上市公司管理过程中广泛存在的行为。陆建桥认为我国上市公司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盈余管理行为[1];王化成发现了控制性大股东是造成盈余管理行为普遍存在的事实[2];雷光勇也发现了配股盈余管理广泛存在的证据[3]。而且现有研究还认为实施股权激励制度的上市公司也存在盈余管理行为。耿照源认为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比未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在业绩目标处拥有更强的盈余管理动机,并且在企业的对外报表中也
3、确实实施了盈余管理,使得报告盈余在业绩目标处出现反常现象[4]。胡国强认为有股权激励尤其是有基于股价的股权激励模式的上市公司经营者可能有短期盈余操纵行为[5]。肖淑芳发现股权激励计划公告日前三个季度,经理人通过操纵“操纵性应计利润”进行了向下的盈余管理,公告日后盈余存在反转现象[6]。上述研究对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进行了分析,并且都给出了肯定的回答。但在实施股权激励过程中盈余管理的程度如何?股权激励的具体安排是否会影响盈余管理的程度?如果存在影响,其表现究竟如何?已有的研究显然还无法回答这些疑问,而这也成为本文要解答的
4、问题。 二、文献回顾及研究假设从股权激励制度的具体内容来看,激励股权的数量、激励模式、激励对象的范围、行权时长是影响激励对象股权激励收益大小的关键因素①。因此要回答上文提出的疑问,应逐一分析这些关键因素与盈余管理程度的关系。1.激励股权数量与盈余管理从激励对象的角度看,所获激励股权数量一般情况下是越大越好,因为获得的激励股权数量越大,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将来获得的收益就越大,而产生的损失却是一定的。周建波指出我国实行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在实行股权激励前的业绩普遍较高,存在选择性偏见[7]。这说明公司绩效越高,实施股权激励
5、的可能性就较大,因此可以推断,实施股权激励前公司的绩效越高,获得的激励股权数量也越大。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高管通过盈余管理使公司绩效提升的动机也就越强。另外,由于我国股权激励基本上是通过业绩指标来对高管人员进行考核的[8],所以在实施股权激励之后,高管有可能首先通过盈余管理以达到获得约定数量的激励股权的条件。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公司的绩效越高,在资本市场上其股票价格也应该越高,从而有较高的股票市场回报率,这为通过行权获得更高的收益打下基础。而且高管获得的激励股权数量越大,这种动机就越强烈。据此提出如下待检验的研究假设:H1:实
6、施股权激励前的盈余管理程度与激励股权数量存在正相关关系;H2:实施股权激励后的盈余管理程度与实施股权激励后的公司股票市场回报率存在正相关关系。2.股权激励模式与盈余管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模式可以2006年为节点分为两段。在2006年以前,严格的说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股权激励模式,有学者将其称为“创新模式”[8]。在这期间,我国上市公司采取了业绩股票、业绩单位、虚拟股票、股票增值权、延期支付等股权激励模式,其中“主要采用的股权激励模式是业绩股票模式(占56%)”[7]。在2006年以后,股权激励模式因为有了可以依照的规范而
7、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也逐渐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股权激励。2006年在沪、深两市公布实施股权激励的46家上市公司中②,实施限制性股票的共9家、业绩股票1家、混合模式2家③、股票期权共34家。可见2006年前后股权激励模式差异很大,实施股票期权模式的公司数量大大增加,而实施业绩股票模式的公司数量快速减少。在上述模式中,限制性股票和业绩股票模式(后文统称为业绩模式)在实施过程中更多依赖的是公司的会计业绩指标,而混合模式和股票期权模式(后文统称为非业绩模式)则更多地依赖证券市场上公司股票的回报率指标。在会计指标和市场指标之间,就高管影响能力的大
8、小来看,影响会计指标的能力更大;就影响上述指标的风险来看,影响会计指标的风险更小,所以可以合理的预期,在实施股权激励后,采用业绩模式的公司高管通过盈余管理达到行权条件并获得更高的行权收益的动机和能力更强。因此提出如下待检验的假设:H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