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

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

ID:22232039

大小:54.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7

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_第1页
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_第2页
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_第3页
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_第4页
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1引言1.1研究背景及意义中国改革开放自1978年开始,已经进行了三十多年,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45亿元,世界排名第15,到2013年国内生产总值达8.3万亿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期间,我国经受住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在全球低迷的总体态势下,GDP平均增长率超过了10%,即使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经济增长率也达到了9.6%。如今,我国外汇储备持有量已经达到了3.8万亿元,超过排名第二的日本近2倍。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第一大外国直接投资地。从经济增长来看,中国可以说是世界上增

2、长速度最快的经济体,平均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速度。然而经济的增长却是通过高投入水平、高资源消耗、高污染、高浪费,以低效率的运行来获得。中国在世界GDP中的占比10%左右,却消耗掉了世界三分之一的棉花、钢铁和煤炭,近一半的水泥。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煤炭消耗量已经超过了美国、俄罗斯和印度的总和。和我们相邻的也是发展迅速的经济体印度相比,我国国民储蓄率高出印度一倍,且外商投资超过印度10倍,却在过去十多年中经济实际增长率高于印度1%左右。为了能够维持高速的经济增长,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增长,我国经济发展的模式亟待改变。粗放式的经济增长的边际效率是在不停下降的过程中,转

3、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亟待对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作为工业化发展阶段国民经济的主导,工业的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显著指标。我国工业总产值从1978年的1607亿元,到2011年的188470亿元,增幅达到了116倍。在这个过程中,即使增长率出现波动,但是工业总产值一直处于上升的态势。即使在1998年亚洲经济危机,我国工业总产值也达到了34018亿元,同样在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阶段,我国工业总产值亦表现突出,达到了130260亿元。工业增加值也从14187亿元到188470亿元,增幅达到了12倍。…

4、…….1.2文献综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经济增长已经成为各国学术界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而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正是在此经济增长理论以及生产理论的框架下衍生,并逐渐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荷兰经济学家J.Tinbergen在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中运用到生产函数,并将一个表示生产效率水平的时间趋势变量加入该生产函数模型。由此,国外的学者开始着手对TFP的理论、方法和应用等各方面的研究。R.M.SoloentAnalysis,DEA)方法,该方法对多投入、多产出的边界生产函数的研究尤其适用,因而被广泛应用在TFP的研究中D.almquist指数方法,并首度将此指数用

5、作生产率指数使用。目前被广泛采用的是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的方法。辅助计算软件主要有IDEAS、FrontierAnalyst、和XiaoyiYan(1996)研究了加拿大和日本RD溢出与生产率增长,结果表明与国际溢出的贡献相比,国内溢出对生产率的贡献更大。………..2理论基础2.1全要素生产率概念的定义生产率是当代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分析经济增长源泉的重要工具,尤其是政府制定长期可持续增长政策的重要依据。生产率一般意义是指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有效利用效率,从效率角度考察,生产率等同于一定时间内经济产出和各种资源要素总投入比值。从本

6、质上说,它反映了一个国家(地区)为了发展经济在一定时间表示出来的能力和努力,是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作用的综合反映。从生产要素的投入范围和数量的不同,生产率的测算可分为偏要素生产率(PartialFactorProductivity,记为PFP)、全要素生产率(TotalFactorProductivity,记为TFP)。偏要素生产率也被称为部分要素生产率,它研究的是产出量与单一投入要素间的效率关系,产出量与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比值就是偏要素生产率,例如劳动生产率和资本生产率等。偏要素生产率表示只是生产中对单个要素的节约程度,不能全面而真实地反映整体生产效率的

7、提高,这是偏要素生产率的局限性。而关于全要素生产率含义的研究,不同的学者形成了不同的意见,主要分为三种。有的学者认为全要素生产率是考虑所有资本、劳动力等投入要素对产出增长的作用,也就意味着它等同于总要素生产率(PI),是全部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与产出量的比值。这种定义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研究过程中难以囊括所有生产过程中实际运用的生产要素;另一方面,如果将生产过程中所有的生产要素投入(劳动、资本、管理、技术、制度)都加以考虑,那么所得到的要素生产率是相同的,并不存在差异。那么,研究的过程也就失去了意义。另外一个流派是Solow(1957)的观点,他认为全要

8、素生产率是经济产出的增长中无法被劳动、资本等要素投入的贡献所解释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