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技能习得三步曲

初中数学技能习得三步曲

ID:22226293

大小:62.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27

初中数学技能习得三步曲_第1页
初中数学技能习得三步曲_第2页
初中数学技能习得三步曲_第3页
初中数学技能习得三步曲_第4页
初中数学技能习得三步曲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技能习得三步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初中数学技能习得三步曲:数学技能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能力,学生数学技能的培养与训练是教学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多数教师更注重数学知识的传授,对学生数学技能的培养训练容易疏忽,且方法缺失。该文章以信息加工心理学理论为支撑,对数学技能习得的方法作了有益的探索,较好的总结了数学技能习得的三个步骤,即举三返一、举一反三、迁移。该文章有一定的实践基础,对培养学生数学技能的教学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数学技能;习得;举三返一;举一反三;迁移  :G633.6:A:1002-7661(2011)12-055-02   

2、   我们常用“知识”与“技能”这两个词来描述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但在平时的教学中,多数教师对学生数学技能获得只是含糊地以题海训练为主要手段,不讲求方法的科学性,也不求教学理论的支撑。信息加工心理学研究认为数学技能属于程序性知识,它的获得须依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本文基于实践,借鉴学生习得“轴对称变换”技能案例对此作些探讨和交流。  数学技能的习得应分为三个阶段,举三反一、举一反三和迁移阶段。第一阶段为“举三反一”阶段,是习得概念和规则,这一习得过程是“举三反一”的过程。这里的“三”代表辨别多个例子;“反”是概括、归纳或发现一

3、类事物的共同特征、规律、原理;“一”是学习的结果、概括性的概念或原理。第二阶段为“举一反三”阶段,主要是变式练习,这一习得过程是“举一反三”的过程。这里的“一”是第一阶段习得概念、原理、定理等。这里的“三”是概念和原理运用情境的变化。这里的“反”是总结出概念和原理运用的条件。第三阶段为“迁移”阶段,是概念和原理的综合应用,把概念和原理迁移到问题解决过程中,形成数学技能。  案例简介:在学生习得“轴对称变换”这一数学技能的过程中,笔者根据教学实践,按如下方案来奏响三步曲,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一步:举三反一,这里的“一”是

4、指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变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轴对称变换的性质等。这里的“三”是指理解、辨别多个不同背景的例子,并通过这些例子的反复训练,形成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这一阶段可按教材(浙教版七下)的编排设计2个课时,主要设计下列三个层次的练习。  层次一、设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练习,目的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例1:说出下列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层次二、设计已知对称点画出对称轴,或已知对称轴找对称点的练习。目的是理解并掌握轴对称图称的性质:对称轴垂直平分连结两个对称点的线段。  例2:画出下列

5、图形的对称轴    …      例3:找出下列轴对称图形中各点的对称点  层次三、设计区分轴对称图形和作轴对称变换的练习,目的是能清晰的辨别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变换的区别,并能作出轴对称变换的图形。  例4:说出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变换的不同点。  例5:如图,已知△ABC和直线l1、l2,分别作出△ABC经直线l1和l2轴对称变换后的像。  在第一阶段当中,关键是安排2~3个课时,通过多个例子来不断的强化“轴对称”的相关概念和原理,使学生形成对“一”的理解和掌握,并能促成长时记忆。  第二步:举一反三,其中的“一”还是第一阶

6、段中所说的有关轴对称的概念、性质和原理等。其中的“三”是轴对称概念、性质运用的各种变化情境。“反”是对各种运用条件的总结。对于轴对称各种变化情境可总结如下:  层次一、对称轴被具体化成某一实物的情境,如镜子等。由于轴对称的概念和原理学生先以抽象的形式对其进行认知,对复杂的具体情境的认知还比较缺乏,因此通过加强复杂情境下的变式练习,以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例6:如图中数字牌2973,它在墙上镜子中看到的像是什么?  例7:如上图数字牌,它在水中的倒影是什么?  例8:有数字牌的电子钟8:15分在墙上镜中看到是什么时间?指针挂

7、钟8:15分在墙上镜中看到的又是什么时间?  层次二、对称轴的不明确,对称轴隐于若干次操作过程中,如折纸问题等。由于对称轴的不明确性,学生直觉思维不易形成,解题难度大,在此举一反三,加强操作题的练习,以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因此可安排如下练习题:  例9:将一张正方形纸片按下列顺序折叠,然后将最后折叠的纸片沿虚线剪去上方的小三角形。将纸片展开,得到的图形是()          例10:(操作后解答)一根长为30cm、宽3cm的长方形纸条,将其按照图示的过程折叠(图中黑色为纸条反面,白色为正面),为了美观,希望折叠完成后纸条两

8、端超出点P的长度相等,则最初折叠时,MA的长应为()  A、7.5cmB、9cmC、12cmD、13cm          折纸题型只凭想象很难解决问题,通过抽象思维与具体操作相结合,学生就可增加对对称轴隐含问题的直观感知,同时增强理性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举一反三能力。  第三步:迁移,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