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探析胰腺癌外科医疗的临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探析胰腺癌外科医疗的临床-->前言胰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且近年来有逐渐上升的趋势。由于胰腺为腹膜后脏器,胰腺癌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比较困难,长期以来胰腺癌根治性切除率低,预后差。近年来国际上,由于手术技巧的不断改进、围手术期处理的不断完善以及重视实施综合性治疗,胰腺癌术后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有显著下降,切除率由15%提高至25%左右,切除术后平均生存期在18-20个月,5年生存率为巧%-25%。但大宗病例显示国内胰腺癌切除率、5年生存率与国外相比有较大差距。手术切除是唯一可能治愈胰腺癌的有效方法。但是,长期以来外科治疗
2、的效果不佳,使得大家有一种无奈的情绪,认为依靠手术的方法是难以提高治疗效果的,因而把希望寄托于早期诊断。然而,早期胰腺癌没有任何症状,或只有很轻微的消化道症状,患者根本不就医,根本无法发现。极大部分患者来外科就医时病情己属H、m期,甚至R工等影像学检查或实验室检查(ALP、CEA、CA19-9)确诊。确诊前病程为0.5-13个月,平均3.12士2.87个月。2.临床特征:2.1肿瘤的部位:在203例胰腺癌病人中,胰头癌142例,占69.95%;胰体尾部癌42例,占20.69%;全胰癌19例,占9.36%。2.2临床症状对203例胰腺癌病
3、人的病史进行分析,其主要症状以黄疽和上腹部疼痛为常见(分别为58.1%和41.3%),其次为上腹部不适(28.1%),较常见的症状还有消瘦,腰背痛,皮肤瘤痒,厌食、纳差,恶心、呕吐,腹泻,陶土样便,黑便等,见表病理组织学类型:本组203例病人中获得病理诊断的有177例,手术切除或术中获取病理者159例(89.8%),B超引导下针吸活检18例(10.2%),其病理组织学类型均为导管腺癌。同期收治有明确病理诊断的其它类型的胰腺恶性肿瘤有:囊腺癌14例,恶性胰岛细胞瘤3例,腺泡细胞癌1例。5.外科手术治疗:203例胰腺癌病人中,172例接受了
4、手术治疗(54.73%),31例未手术(15.27%)。未能手术的主要原因为病情己属晚期,病人体质差,无法耐受手术,或已伴有其它脏器(肝、肺)转移,个别病人因难以承受医疗费用而主动放弃手术治疗。具体手术方式包括:(l)根治性手术切除;(2)姑息性手术,包括胆一肠吻合、胃一空肠吻合、胆一肠及胃一空肠吻合、空肠造疹、术中放疗等;(3)单,包括术中活检、肿瘤银夹定位等。见表5。3.胰腺癌的临床表现及警惕早期胰腺癌胰腺癌早期症状含糊、缺乏特异性,往往导致延误诊断约7周。一项日本的前瞻性研究显示[2l,3538例在门诊被怀疑为胰腺癌的病人中,89
5、例经组织学确诊为胰腺癌。在确诊病例中42%的患者有黄疽,犯%的患者有无法解释的腹部疼痛或消化不良,10%的病人有腰背部痛,10%的病人有糖尿病,7%的病人体重下降,无症状的患者占7%。特异性的临床症状通常只出现在癌肿侵犯或阻塞胰腺邻近组织结构时,而此时肿瘤常常已发生局部侵犯,甚至远处转移。本组203例胰腺癌病人的主要症状以黄疽最为常见(58.1%),其次为上腹部疼痛(41.3)和上腹部不适(28.1%),较常见的症状还有消瘦,厌食、纳差,腰背痛,恶心、呕吐,皮肤痉痒,腹泻,陶上样便,黑便等。203例中符合UICCI期标准的仅有10例(6
6、.3%),多数为、W期病例(78.5%)。Furukal时,可鉴别胰腺癌和慢性胰腺炎。胰腺癌切除术后,如果CA19-9水平下降,有助预测预后和生存期。中文摘要………………1英文摘要………………3前言………………6研究内容………………7第一部分胰腺癌临床表现及诊断的研究……7第二部分胰头癌外科治疗的临床研究………20第三部分胰腺体尾部癌的临床病理分析………39结论关于全胰切除的问题,有两种对立的观点。支持全胰切除的认为肿瘤可为多中心。VanHeerden报告胰腺癌多中心病灶发生率为3%。报告全胰切除标本中44%的胰腺癌的癌细胞在胰实质内扩
7、散或沿胰管蔓延。这些病例如果按切除范围手术,肯定会留下肿瘤组织。支持者尚认为全胰切除没有胰疹并发症、无需胰空肠吻合,死亡率相近,无胰糖尿病的处理和控制并不困难。-->:2012严福华,周康荣.胰腺CT及侧吸1诊断的分析和比较.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1994,17:663沈魁,钟守先,张圣道主编.胰腺外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王书林,丁岚峰.兽医超声影像诊断技术.黑龙江畜牧兽医杂志社,1987,88-103.5陈兆英.超声诊断技术在小动物的应用.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19906赵陆章.关于家畜妊娠超声检诊技术临床应用的几
8、点看法.中国兽医技,1991,21(5):39.7陈兆英.超声断层扫描在兽医临床的初步应用.黑龙江畜牧兽医,1996,12:328何诚.超声诊断犬妊娠技术.国外畜牧科技,1996,23(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