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浅谈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ID:22172737

大小:5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7

浅谈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_第1页
浅谈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_第2页
浅谈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_第3页
浅谈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_第4页
浅谈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阅读能力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要想让学生具有这样的能力,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呢?  现将我认为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较为有效地的方法,整理如下。  (一)训练学生理解文字深

2、层含义的能力  读者要想了解作品的内容,就必须先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知去领会它所表达的意义。对此,叶圣陶有个形象的比喻,他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会面。不但会面,并且了解的心情,和的心情相契合。”(《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267页 ) 在实际阅读中,对语言文字的感知是和对语言意义的理解相互联系的。阅读时,随着视点的游移,从字到词,从词到句,文字符号被感知而变为语言的信息输入大脑。这些语言信息经过大脑第二信号

3、系统语言机制的辨识、翻译和读解,便获得了对语言文字表层意义的理解。  但是,仅仅了解语言文字的表层意义是远远不够的,作品中有些词语意思含蓄或富有哲理,我们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而有一些词语看似平常却表现力很强,最容易被学生所疏忽,更需要引导他们去从中体味。哲学家冯友兰有段精辟的话“所以在读书的时候,即使书中的字都认识了,话全懂了,还未必能知道作书的人的意思。从前人说,读书要注意字里行间,又说读诗要得其‘弦外音,味外味’,这都是说要从文字以外体会它的精神实质。这就是知其意。”尤其是文学语言,它不同于日

4、常语言,遣词精当而含义隽永,只有透过它的表层意义才能体会到它的丰富内涵。例如为大家所称道的宋代宋祁的《玉楼春》中的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一“闹”字以动态写静态,只有结合着自己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去体会,才会领悟到诗人将这个形容词活用作使动词,表现出春天的勃勃生机,给人以美好享受。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如果仅从字面意义去理解,是不会体会到“闹”字的妙处的。对语言文字深层意义和情味的这种正确而丰富的理解力和感受力,便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语感”。实际

5、上,要理解议论性、说明性语言的深层意义,也有一个语感的问题。例如“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一句话,一个中学生和一个饱经沧桑的老者的感受定然是不同的。如果说不懂得语言文字的字面意义还可以借助字典来解决,要理解和感受它的深层含义,则完全由读者的阅读理解能力决定着。  (二)训练学生理清作品写作思路的能力  结构不单纯是个形式问题,主要是分析和综合的过程,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在文章中的再现。文章的结构体现的构思过程和表达主题的思想方法,展

6、现思维过程的“路线”——思路。要理解通篇文章的思想内容,就必须摸清的思路。叶圣陶说:“就文章本身而言,了解文章里思想发展的途径最为切要。”又说:“看整篇文章,要看明白的思路。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这条路,好文章的是决不乱走的。看一篇文章,要看它怎样开头的,怎样写下去的,跟着它走,并且要理解它为什么这样走。”他甚至强调说:“能够引导学生把一篇文章的思路摸清楚,就是最好的语文老师。”②(《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不同体裁的文章,各有各的特点

7、,在结构上也有不同的要求。在平时的教学中,要训练学生根据文体特点来理文章的结构。像一件事情,他的过程总有发生、发展、变化、结束这样几个阶段,所以以记人叙事为主的记叙性文章,其结构自然地形成“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这样的结构形式。一个问题,总有其内在的矛盾和外部的联系,人们对它的认识和处理,是按照观察、揭示、分析、解决这一顺序展开的,因此以议事论理为主的文章,其结构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形式。如《谈骨气》开篇提出论点,并作解释和分析,接着用三个典型事例从三个方

8、面证明论点,最后在议论的基础上提出号召。当然,大千世界是千变万化的,文章表现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文章的结构形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金代王若虚曾说:“或问文章有体乎?曰无。又问无体乎?曰有。然则果何如?曰:定体则无,大体须有。”(《文辨》)如上文提到的以记人叙事为主的记叙性文章,情节的顺序就可以做些调动,或把结局提到前面来写,采用倒叙式,或适时的插入必要的内容,采用插叙式。  在教学中,要学生摸清的思路,理清文章的结构,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多注意思路发展的曲折变化之处。场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