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138782
大小:5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7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富有个性的学习方式;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按照新的教学理念,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什么是数学思想方法呢?数学思想方是数学中的理性认识,是数学的本质,是数学中高度抽象概括的内容,它蕴涵于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它是从教学内容中抽象和概括出来的,是数学知识的精髓,是知识转化成能力的桥梁。数学思想方法不是直接显现的,而是渗透在数学知识中。教师在教的过程中要始终站在思想方法的高度,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入手,应用对应转换和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对比、分析、归纳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数与形的转换加深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 随着各门科学抽象化、数学化水平的日益提高,随着数学本身由于集合论与结构思想的发展而日益走向整体化,对统一性、普遍性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已成为历史的必然和时代的要求,成为数学教育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重要课题。许多知名学者也提出了如下观点:数学教育的现代化,并不只是要进行“现代数学的教学” ,而是要进行“数学的现代教学”,要把基础数学教育“建立在现代数学的思想基础上,并使用现代数学的方法和语言。” 《数学课程标准》对初中数学中的基础知识作了这样的描述:“初中数学中的基础知识包括初中代数、几何中的概念、法则、性质、公式、公理、定理等,以及由其内容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数学思想和方法作为初中的基础知识在标准中被明确提出,足见其在数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初中数学的主要思想方法有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化归与转化等思想方法。 二、创设问题情境,直观生动地建立数学概念 数学抽象必须以具体的素材为基础,任何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原理,都有具体、生动的现实原型,即形象材料。例如我们通过数东西来学习计算,如果没有数过东西,数字的含义及数字间的关系就不能被内化,只有拥有了大量数东西的经验后,对数字的理解才能更抽象。因此,在进行更抽象的符号运算之前,必须有大量丰富的模拟数学情境的经验。 初中数学教学,在抽象的数学概念或原理的建立过程中,要注意问题情境的创设,从实例引入,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直观的形象材料,激发兴趣,引发思考,形成抽象。例如关于有理数的运算法则的形成,应注意从实际问题情境中抽象出运算的过程,关注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建立实际操作与数学运算的内在联系,在学生的实际操作中,产生直觉经验,找到数的运算的现实背景,促进学生理解运算的含义与性质,并自觉地运用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可以通过创设“观察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在温度计上的位置求日温差”的情境,既贴近学生生活,又直观形象地揭示了有理数减法运算法则的合理性,有利于学生领会有理数减法运算的实质,从而实现减法运算向加法运算的转化。 “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可以创设“水位升降”的实际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解答有关“水位变化”的问题,把实际问题“数学化”,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感受“规定”的合理性,最后明晰结论。 除了真实的生活情境,教学时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模拟情境:例如,关于函数概念的学习,在学生处于初中函数学习的初期,可以借助“函数发生器”来帮助学生建立函数的概念:输入一个x,输出一个唯一的y。利用“函数发生器”,既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函数概念的本质,又可以避免抽象语言带来的理解上的困难。 三、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长期以来,许多学校的课堂教学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即只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 ,而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从而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表现为:教师权威高于一切,对学生要求太严太死;课堂气氛紧张、沉闷,缺乏应有的活力;形成了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单一教学模式。违背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 长此以往,学生在学习上依赖性增强,缺乏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导致厌学情绪,致使学习效率普遍降低。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必须做到:(1)课堂上多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讨论的空间,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独立思考、相互讨论,并发表各自的意见。(2)利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由于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展开,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数学思维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在于教学生去学,既要帮助学生学会,又要帮助学生会学。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才能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进而不断增强数学教学效果。(3)运用探究式教学。教学中,在教师的主导下,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逐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让学生从思想上产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真正实现主动参与。 四、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 实现师生之间思想、信息、知识、技能的交流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广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生动体现。教师是交流活动的主导一方,其作用主要是通过教师精辟的讲解(或组织学生自学等),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并通过对难点的解释和答疑活动,解决学生中可能发生的问题;通过提问掌握学生反馈的信息;通过课堂上个别辅导,帮助后进生,再通过总结概括全课。但在教师的大部分活动中都少不了交流的另一方,即学生这个主体。譬如教师的讲解,如果没有对学生深入的了解,就很难做到讲当其讲,讲其所需;又譬如,答疑和提问是师生间面对面的交流;再譬如个别辅导,教师要去辅导谁,必定心中有数,这个“数”也必然建立在师生间深刻的交流的基础上。总之,教师在课堂上的一切活动,也少不了学生的配合;而学生在课堂上的一切活动,也少不了教师的指导,这样,就使师生间的交流活动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这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根本。 五、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 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策略、学习能力是有差异的。教学时要注意它们的差异,使教学内容的展开、教法的设计,尽可能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接受,都能主动参与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在解题教学中,在批改作业、评阅试卷的过程中,都要尊重学生个性化解题经验和方法,倡导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题,体会探究解题的乐趣,展示他们解题的魅力,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及时关照,帮助他们分析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寻找适合他们自身学习的有效方法,及时发现和肯定他们在学习上的成就,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教师应把学生的差异当做一种教学资源,面对差异在教学中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满足他们多样化的学习需要,使他们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