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任运化不喜不惧

委任运化不喜不惧

ID:22114705

大小:57.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7

委任运化不喜不惧_第1页
委任运化不喜不惧_第2页
委任运化不喜不惧_第3页
委任运化不喜不惧_第4页
委任运化不喜不惧_第5页
资源描述:

《委任运化不喜不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委任运化不喜不惧:通过对陶渊明《形影神》组诗赏析,可知安定闲适的田园生活解决了诗人“仕与隐”的矛盾,使诗人不再“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更因为归隐后的诗人摆脱了功名利禄和生死俗X的羁绊。灵魂的自由、心境的旷达使诗人完全投进自然的怀抱,涵咏俯仰与大自然融成一片。他以哲人的智慧悟彻了宇宙和人生,可以说他所实践的是真正的诗意人生。  关键词:形影神;生死;超越    一    个人的思想似乎总是到了晚年才得以真正成熟,岁月洗去了所有浮华,终于沉淀下厚重、本质的精华。生命到此,才真正走向了纯熟圆通。  靖节先生亦不例外,归隐之初的他心境愉快而满足。田园生活在他的笔下自是一派理想

2、的风貌:美景寓目,亲情藉怀,知己娱心。还记得《归去来兮辞》中:“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它传神的表现了靖节先生怡然自得的心境。他更深入的走向了自我,感受着自我与自然相通的得生之趣。  影对神言日;天地长久得不会消亡,山川亦永恒不变。草木得天地之永久规律,依顺自然,秋冬凋零春夏再长。人为万物灵长,得天地之德,世间最贵,却唯独不能长存于世,比之草木而不如。方在世间,转瞬即逝,宛如昙花,再无归期。世间谁会感觉缺少一人,为亲友至交而已。  影答神言曰:长生不老之事本无希望,养身延年又苦无良策。实愿访游仙境,怎奈虚无飘渺道路阻绝。纵是形影不离亦难长久,黯然伤神者,唯同时死灭而

3、已。身死之后名声亦尽,每念及此,喜怒哀乐怨五情激荡。立下善德便可留惠后世,为何不自勉力?酒固浇愁,比之岂不拙劣?  神言:天地自然,造化无私,万物生存,自有其处。人与天地并称三才,皆我之故。我与尔等虽不同类,但生而相依。既生而相依,怎能不忠言相劝。上古三皇,人皆称圣,时至今日皆在何处?彭祖高寿,命至八百,亦已谢世,人间岂能长留?命寿长短,俱是一死,贤愚皆同。醉酒终日,或可忘忧。饮酒伤身,亦短人寿。善德流芳,固可慰藉,身死之后,谁人赞誉?过分担陇徒伤生命而已,不若顺随自然,置身迁化之中,不欣喜亦不忧惧,命有定数,当尽便尽,勿需多虑。  靖节先生笔录成文,得诗一组,定名《形影

4、神》,其主旨在于对生死问题的思辨。是为汉魏六朝数百年来生死思辨的最高结晶。它承接了魏晋时期作品中那种浓郁而悲伤的人生意识,提出了一个永恒的生之困境:“天地长不没,山川无改时。草木得常理,霜露荣粹之。谓人最灵智,独复不如兹。”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且显得那般苍白和虚无。  靖节先生是个悲剧意识太重的人。看破了“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的生命之必然规律和无可挽回的结局,他甚至有意识让自己去体验死亡,写下《拟挽歌辞》三首和《自祭文》,这在文学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这种对生命局限的体认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悲哀之感并不是简单的悲观消极,其中不仅深藏着对生命的强烈执着,还激起我们超越自我的强烈而

5、深沉的冲动。  “我无腾化术,必尔不复疑。愿君取吾言,得酒莫苟辞。”面对趋时而在的“有生必有死”的结局和人生短暂、性命无常的悲哀,纵酒忘忧成了汉末以来士人追求生命超越境界的主要手段,既然人不能摆脱死亡,便在绝望中通过纵酒行乐来填补人生的空虚,暂时忘却死亡的存在。    二    《影答形》与《形影神》一样为死亡恐惧所折磨,《影答形》说:“存生不可言,卫生每苦拙。诚愿游昆华,邈然兹道绝。”如果说在《形影神》中“形”对长生不死还有些幻想的话,那么《影答形》中“影”一开始就打破了这种永生不死的幻想,“影”对死亡的认识要比“形”清明,能够直面死亡的深渊。尽管死亡作为对生命冷酷的否

6、定,令人非常痛苦,但“有生必有死”这是一种必然归宿。  靖节先生与中国古代很多贤哲一样,对此有着“天地赋命,生必有死,自古圣贤,谁能独免?”的豁达与明智。个体生命只有直面死亡的存在,才可能返观生命自身,实现对有限生命的超越。只是人生匆匆百年,倏忽即逝,如果连一点痕迹都不曾留下,那确实很令人悲哀。“影”之所苦正在于此。基于名随身灭的悲哀,“影”主张应立善求名。既然不能使肉体长存就务必要让声名不朽,而求名的最好途径莫过于立“善”。  “影”的主张带有浓重的儒家道德理想主义生死观的意味,以“名垂千古”来抵抗“身死名灭”,注重通过“立德、立功、立言”来实现不朽的人生价值,这是是原

7、始儒家人生价值观的精髓。  靖节先生受儒家思想的濡染很深,“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是他少年的真实写照。“立善遗爱”一直是靖节先生孜孜以求的人生目标。没有这种大济苍生的壮志,他不会在中年时期几度出仕。古往今来多少诗人不曾有过积极用世的热肠,只是因为“世与我而相违,”才走上归田躬耕、洁身守志的道路。  中国古代杰出的诗人多半是仕途上的失意者,仕途政治和人生理想的不如意激发且成就了他们或伟大或隽永的诗篇。那些在我们今天津津玩味的诗篇中,蕴含了多少文人士子的辛酸血泪呵。  《影答形》以立善求名的愿望来否定饮酒行乐的方式,表面看来似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