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105998
大小:6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7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本文采集自网络,本站发布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存,如存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己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摘要:职业教育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连电子学校位于以软件与信息服务为重要支柱产业的辽宁省大连市,在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上,结合地区经济特色,不断完善、拓展校企合作的领域、形式和内涵,形成了一套“引企入校”、“校企合一”、“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了社会需求,实现了
2、教育与生产、学校与企业的良好对接。关键词:引企入校;校企合一;共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6-0043-02一、实施背景作为国家级首批服务外包城市,大连市的BP0(业务流程外包BusinessProcessOutsourcing)市场规模及业务范围增长迅猛,使其对BPO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由于众所周知的地理和历史因素,大连BPO业务以日本市场为主。据不完全统计,该产业每年需要初中级人才至少2-3万人,人才需求特点比较明显,需求量也较为稳定,人力资源相对短缺。针对这种情况,我校围绕BPO
3、工作岗位对计算机应用专业方向进行了调整,设置了H文数据处理、H标计算机绘图、日文桌面排版技术、动漫与游戏制作四个专门化方向,但课程设置与产业发展脱节;课程体系仍沿袭原先的学科教学体系;教学资源匮乏、教学模式单-,培养出的毕业生就业对口率较低,职业素养也有待提高。因此,现有的人才模式亟待改革与发展,这样才能为社会提供合格的人冰。、主要目标1.通过“引企入校”,引进生产任务和项目管理模式,搭建工作和教学平台,使课程内容与工作内容有效融合,提高在校生专业技能和日语能力,缩短毕业生岗前培训期。2.通过“引企入校”,引进企业文化和员工管理制度,使教学氛围和生产情境合一,
4、培养学生职业素养。3.通过引入日本行业,引进国际认证,建立企业、行业、学校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体系,以评价促进培养质量的提升。4.通过“引企入校”,引进具有实践经验的师资,建立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教学水平。三、实施过程围绕“引、合、育”,以“引企入校”为基础、“校企合一”为内容、“共同育人”为核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高质量BPO人才。1.建立孵化中心,引企入校。学校建立校企合作孵化中心,通过“筑巢引凤”,零租金提供设备和场地“引企入校”。巾于从事信息服务外包且需要场地、设备以及人才资源的中小型企业较多,经过遴选,在众多企业中,挑选5〜6
5、家分别从事BPO业务不同工作范围(日文数据处理、日本标准计算机绘图、日文桌面排版、动漫与游戏制作外包业务)的企业入驻孵化中心,开展校企一体人才培养,使校企双方达到人才和利润双赢。1.“校企合一”,创新教学环境。通过“引企入校”,使人才培养过程既在校园内,又在企业中,实现课程内容与工作内容融合、课程标准与岗位标准统一、教学氛围和生产情境合一、“行、企、校”评价一体、工程师和教师相结合,创新教学环境。2.共同育人,实施“312”分阶段人才培养模式。按照“312”分阶段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加大校企结合力度,增加项目实践的课时,让学生在校内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
6、和工作流程,增强岗位适应能力。“312”分阶段人才培养模式是将三年六个学期按照授课内容和实施形式划分为三个阶段,以企业为主体完成教学任务,学校负责对学生学>J情况的跟踪、管理。如图1所示。“312”人才培养模式的第二阶段是实施重点,是校企环境的交融,是学生到员工角色转变的过渡。第二阶段集中体现了“校企合一,共同育人”的内涵:这个阶段,学校和企业共同“定方向、定课程、定计划、定时间地点、定考核标准”;在校内孵化中心,企业派遣的工程师与学校专业教师一起“捆绑式”授课,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学校和企业共同选拔考核优秀的学生参加第三阶段的顶岗实习。四、保障措施1.场地设
7、备保障。学校坚持筑巢引风,“引企入校”,将场地和设备零租金提供给企业,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吸引企业入驻,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造条件。2.?M织保障。为保证校企合作顺利进行,学校专门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各科室负责人组成的校企合作工作小组,以便对校企合作项目所涉及的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场地使用、设备采购和使用等实行统一组织、协调管理、分工负责、动态检查。3.制度保障。学校建立了适合校情的制度保障体系,确立了有效的责任机制和工作机制、科学的工作规范和严格的管理办法,成立了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例会,为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实现一体化教学提供全面
8、科学的制度保障。五、建设成效1.通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