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茱萸炮制的历史沿革探究概况

山茱萸炮制的历史沿革探究概况

ID:22089968

大小:5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7

山茱萸炮制的历史沿革探究概况_第1页
山茱萸炮制的历史沿革探究概况_第2页
山茱萸炮制的历史沿革探究概况_第3页
山茱萸炮制的历史沿革探究概况_第4页
山茱萸炮制的历史沿革探究概况_第5页
资源描述:

《山茱萸炮制的历史沿革探究概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山茱萸炮制的历史沿革探究概况[]山茱萸;炮制沿革;现代探究  随着现代医药科技的飞速发展,延缓朽迈、健康长寿已为广大人民群众日益期盼,名贵中药材山茱萸因含有丰富的营养和珍贵的保健成分以及微量元素日益成为科学探究热门。山茱萸,别名山萸肉、枣皮、萸肉,为山茱萸科落叶小乔木植物山茱萸CornusofficinalisSieb.etZucc.的干燥成熟果肉,是古代中、日、朝三国使用频率最高的25种植物药之一。山茱萸,首载《神农本草经》,主心下邪气,冷热,温中,逐冷湿痹,往三虫、久服轻身[1],具有补肝肾、益精气、

2、降血糖、抗菌、利尿、降压和免疫功能[2],为临床常用中药饮片,也是我国40多种用量最大的骨干中药之一。临床调剂多以炮制(酒制、醋制)后使用,其炮制方法历史久远,炮制工艺各异。本文就其传统炮制理论、炮制工艺,以及现代探究近况作一概述,为近一步探索山茱萸炮制工艺提供参考。  1山茱萸炮制历史沿革  山茱萸最早的炮制方法,首见汉代《金匮玉函经》载道有“不咀[2]”是有关山茱萸加工较早的记载。南北朝刘宋时代雷在其《雷公炮炙论》中提出“凡欲使山茱萸,须往内核,每修事,往核了,1斤取内皮用,只称成4两已夹,缓火敖之方

3、用。能壮元气,秘精,核能滑精[3]”,其往核方法时至本日乃沿袭此法。唐代《新修本草》载:“玄月、十月采实阴干”[4],《千金方》则又提出“多打坏[5]”用的要求。宋代山茱萸的加工炮制方法在沿用往核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用不同辅料炮制山茱萸,宋代《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载:“雷公云:使山茱萸,须往内核,每修事,往核了,1斤取肉皮用,只称4两已来,缓火熬之,方用,秘精,核能滑精[6]”。《圣济总录》载:“山茱萸酒浸取肉焙”[7],另有“山茱萸打破炒,往核焙干、麸炒、酒拌等制法”。《苏沈良方》载:“炒[8]”

4、,《百问》又提出:“炮”的炮制方法,元代、明代在对其炮制程度提出了进一步要求,如元代《活幼心书》中有:“酒浸润,蒸透”往核取皮的记载。明代《补增图经节要本草歌括》中载:“往核捶碎,焙感”[9]。《炮炙全书》载:“酒润往核”[10]。《药性会元》载:“用温水泡一须,取肉往核,每斤只往4两”。缪希雍《炮炙***》载:“酒拌炒锅上蒸,往核了,1斤,取肉皮用,只称成4两已夹,凡蒸药用柳木甑,往水***寸,水不泛上余悉准此”[11]。清代《本草崇原》载:“玄月、十月采实,阴干往核用肉”[12]。《本草述》载:“酒拌

5、润往核取皮,酒蒸一炷香,雄羊油炙,盐炒”。《良朋汇集》中载有:“酒浸一夜蒸焙干”。《增广验方新编》载蒸[13],由此可见,在我国历史上对山茱萸炮制的主要方法是“往核”、“酒蒸”。山茱萸现代炮制品种及方法有:山茱萸进药时全部往核,有黄酒制山茱萸,醋制山茱萸,盐制山茱萸等制法,其中尤以黄酒蒸山茱萸为最常用,而且操纵工艺简单、宜操纵、本钱低、质量好等特征,但由于各地用药习惯不同,使用的炮制方法也有所侧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山东省中药炮制规范》1990年版收载的方法为往核、酒蒸、酒蒸山萸肉:将净

6、山萸肉用黄酒拌匀,闷润至黄酒被吸尽,放笼屉内,共用武火加热,待“圆气”后攻用文火,蒸至呈紫玄色时(约4h),取出,摊晾至外皮微干,再将原汁拌进,吸尽,干燥,或将山萸肉和黄酒装进蒸罐内,拌均匀密封,隔水加热,炖至呈紫玄色时取出,摊晾至外皮微干,再将余汁拌进,吸尽,干燥[14]。《中华药海》载:“取山萸肉,加黄酒拌匀,置适宜的容器内,密闭,隔水加热或蒸气加热至酒吸尽,取出,干燥。每山萸肉100kg,用黄酒20kg,加热蒸4h~6h,闷6h~8h,使色紫黑,取出,干燥。蒸制:取山萸肉,置笼屉或适宜的蒸器内,先用

7、武火,待“圆气”后攻用文火蒸至外表至紫玄色,熄火后闷过夜,取出,干燥。醋制:取山萸肉,加醋拌匀,蒸上气为度,取出,干燥,每山萸肉100kg用醋12.4kg,或取山萸肉,加醋拌匀闷透,取出,干燥,取山萸肉,加醋拌匀,每山萸肉100kg用醋18.6kg;盐制:取山萸肉,加盐水拌匀,取出,干燥,每山萸肉100kg用食盐1.25kg,水适量等方法”[15]。  2山茱萸传统炮制理论及现代探究  山茱萸往核药用,首见《雷公炮炙论》中“核能滑精”[3]。因其主要功效是补益肝肾,涩精(秘精)固脱等,所以之后的历代本草文

8、献多以此作为山茱萸往核的理论依据,然而综观历史文献,对此理论亦有持相反观点者,如《渑水燕谈录》曰:“山茱萸能补骨髓者,往其核温涩能秘精气,精气不泄,乃所以补骨髓,今人剥取肉而弃之核,大非古人之意。《医学衷中参西录》言:“其核和肉之性相反,用时勿须将核往净。近阅有报言核味涩,性亦主收敛,服之恒使小便不利,椎破尝之,果有涩味者,其说或科言”。陶弘景亦曰:“山茱萸出近道诸山中……既干,皮甚薄,当以合核为用也”,但这些观点,未能产生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