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ID:22080482

大小:59.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27

上传者:U-991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_第1页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_第2页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_第3页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_第4页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F842文献标识:A:1009-4202(2011)03-085-02  摘要伴随着人口、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结构的急剧变化,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21世纪不可逆转的世界性趋势。我国农村人口众多,老年人口所占比重较大,在农村养老方面存在许多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家庭结构的变迁与传统的家庭要老功能弱化。本文主要是通过分析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现状,提出改进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险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家庭养老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与农村养老保险现状  农村养老社会保险体系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分化尤为凸显,因此发展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将会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关系到农村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还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缩小贫富差距,构建和谐社会。   (一)我国农村人口结构现状  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21世纪不可逆转的世界性趋势,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使人们的健康水平和人均寿命上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样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的医疗保健水平迅速发展,人们的健康水平和人口寿命得到提高,使中国成为“未富先老”的国家。  2009年我国的老年抚养比为11.6%,中国高龄化显著,且年龄较大的老年人口仍在逐渐增加,人口结构也在发生变化。这是由于建国初期在生育高峰出生的人口现在已逐步步入到老年阶段,尤其是在占人口比重较大的农村地区,人口基数大,老年人口规模大,增长速度快,人口老化程度更加突出。相对于少儿人口比例逐年减少的现状,人口结构发生变化,中国正快速迈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化将带来家庭结构、社会结构、价值观念和消费结构的变化。  (二)农村养老保险具有特殊性  农村的养老保险与城镇养老保险相比,具有其特殊性。  第一,农民的养老时间短且成本低。农民在退出劳动领域之前一直处于劳动状态,即使丧失部分劳动能力,仍能做一些辅助农活,需要别人照料的时间很短。与城镇职工养老相比其所需的生活费用也较低,则相应的养老成本也很低。   第二,从法律的约束性来讲,政府通过对农民的引导由由农民自愿参加,而非强制。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则具有强制性,我国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具有明确的法律规定,雇主和雇员必须按工资的一定比例缴费。  第三,从实施弹性上讲,农村养老保险较具有弹性,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则不太有弹性。由于农村各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和农民间收入水平差异较大,我国在农村养老保险的缴费设计划分了从100-500元不等的五个等级,并可根据当地经济状况进行调节缴费标准,农民可根据其自身的收入水平选择一个合适的缴费水平,这样农村养老保险是具有弹性的。在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中,缴费比率、领取资格和支付标准是没有太大弹性的。  第四,在筹资上,农村养老保险中资金于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政府作为主要供款方,并为现在的老年人提供一个基础养老金。其中集体补助不仅仅是集体经济,还扩展为其他经济组织、社会公益组织、个人为参保人缴费提供资助。在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中,主要供款方是用人单位,实行统一的缴费比率,各地企业投保费率不超过投保工资的20%,个人的投保率为8%。  二、农村家庭养老面临的问题  (一)家庭结构的变迁与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   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和寿命都有所提高,再加上建国初期生育高峰出生的人现在已步入老年阶段,相对于少儿人口比例逐年下降,老龄化水平呈上升趋势。对家庭养老形成直接冲击的是家庭人口数量的减少,社会生产方式的重大转变,也必将引起家庭性质、家庭结构的变化。由于计划生育的缘故,独生子女的比例越来越大,家庭逐渐小型化,家庭的经济负担能力下降,养老负担加重。  由于人口流动加剧,农村的青年人到异地求学、求职及各类发展机会,子女不得不与老人分开居住,由于距离上的原因使老年人很难在经济和精神上得到及时的照顾,子女与父母间的亲情淡化,造成家庭养老资源严重缺失,家庭不能满足老人的养老需求,这不仅体现在生活需求上,还体现在精神需求和社会需求上,都使得传统的家庭社会保障功能难以为继。  (二)文化的多元化给“家庭至上”的观念造成冲击  随着家庭功能的弱化,年轻人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个人更加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这就改变了以往“家庭至上”的观念,对传统的以“老年人为中心”文化模式也造成冲击。加之工业化和城市化引发的文化多元化,使得社会的包容性增强,社会对个人的道德约束力减弱,孝敬父母更多地成为一种个人道德文化的自醒。  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影响,子女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家庭外部渡过,属于家庭的时间较少,子女与老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也相应减少,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正面临着来自思想观念变化的冲击。  (三)农民缴费压力大且养老金的发放水平低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人口出现下降趋势,但城乡之间的差距并未由此而缩小。对于纯农户来说,土地作为其唯一的收入,收入水平较低。  2009年,中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153元,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中规定对于年龄未满六十但缴费年限不到十五年的农民需补交差额,有的需补缴1000多元,这部分钱对于农民来说占其年收入的大部分,因而部分农民感到缴费压力大。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在试点期间,基础养老金大约划定在每年55元,各地可视当地经济发展状况调整养老金。而对于老年人来说,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机能等方面衰退,如果老人身体健康则家庭负担较轻。而对于行动不方便、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由于医疗资源缺乏,医疗费用高,会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因而产生有病不能医、不敢医,急需社会养老保障。现在虽实行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但其养老金发放水平并不高,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三、完善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相关对策  (一)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顺利开展应辅之以相应的法律法规,但从我国目前的现状来看,我国尚未出台专门规范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法律,这就削弱了制度实施的强制性。国家通过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立法,可以使农民的生活得到安全保障。   由于我国长期实行城乡二元化的体制,农民并不能像城镇居民那样享受同样的养老待遇。因此,我国在完善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相关立法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我国国情,对农村社会保障进行单独立法。保障农村老年人这一弱势群体的权利,调整相关的社会关系。逐步减弱城乡二元化体制的冲突,保证全国公民享有平等的权利,树立政府威信,同时还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完善我国在农村的法律体系,以保障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顺利实施。  (二)加大宣传力度  从我国目前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参合情况来看,尚未达到政府预期,影响参合率的因素众多,主要原因有:一是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作为一个新事物,农民受传统养老观念的影响,对政府的政策缺乏信心;二是农民缺乏风险意识和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认识不足;三是政府及社会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宣传不到位。以上原因都严重制约着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因此,我国相关机构应加大宣传力度。  首先,各级政府机关应针对性的宣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性质和意义,转变农民的养老意识,为新型养老保险制度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民众氛围。   其次,面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政府应认识到农村养老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通过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宣传新型养老保险制度的优越性及相关知识。明确指出农民个人在该制度中的权利和义务,并详细说明统筹基金的用途和养老标准等工作,把农村养老提高到反映一个社会文明、和谐程度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保持社会稳定的高度。  (三)建立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  从日本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情况来看,日本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在其已经进入工业化成熟阶段,人均GDP达到3829美元时建立起来的。而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还不是很高,2009年我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为25575元元,农业产值占10.3%,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仍较大,约为53.41%。从这些指标来看,我国还不具备全面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条件。此外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也决定了我国不可能在短期内建立覆盖全国的农村养老保险。  因此,我国要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各地应根据自身生产力水平量力而行,逐步发展。同时各地区还应加快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转变农民观念,适应当代老龄化趋势下家庭结构变迁和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的现状,建立与我国目前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  (四)选择合适的养老模式,分类设计,因人制宜   要完善我国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应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当前我国的农门职业分化现象类似于日本的农民兼业化,我们可以借鉴的做法有,根据农民与土地联系的紧密程度,可将农民分为纯农户、兼业农户、完全不从事农业活动的农业户口人员三类。针对这三类人员,设计出符合他们需要的养老保险制度。在制度设计时,还应考虑到三者之间可能的身份转换,做好三类制度之间的衔接。  对于纯农户,养老保险基金于财政补贴和农民个人缴费。实行完全积累的养老保险模式,并测算出被保者在老年期间所要享受的保险金总额,然后将其等额分到各个年龄阶段。对于既从事农业劳动,又在企业打工的农户,也同样采取完全积累的养老保险模式。由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规定一个缴纳基数,由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此外,由于这类人员的流动性较大,养老保险制度的设计必须具有统一性,以有利于农民在跨地区转移中使养老关系在地区间实现顺利衔接。  对于完全不从事农业劳动农业户口人员的养老保险,可进行户籍变更,将其转化为城市户口,把其纳入相应的城镇养老保险体系。   总之,随着社会的变迁、经济发展,家庭养老方式正在面临挑战,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与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同步进行,家庭养老功能处于逐步弱化状态,因此我国应构建农村养老保险体系。让经济及社会的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使农村老年人的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