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071192
大小:5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7
《培养学生再创造能力提高数学学习效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培养学生再创造能力提高数学学习效果: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再创造能力非常重要,让学生主动学会发现结论;鼓励学生学会总结知识、方法;让学生设计解题思路;让学生参与测试过程,互相批改、交流。 关键词:再创造;总结方法;设计解题思路;命制试题 在提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今天,费赖登塔尔的再创造数学教育原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型的数学老师。必须把握时代脉搏,顺应教育改革的潮流,主动对教材内容精心进行整理、加工、分析和设计,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发现,感受成功的喜悦。 一、让学生主动学会发现结论 数学的心脏是“问题”。在数学过程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
2、,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使学生的再创造精神处于主动的积极状态,学生就能亲历数学知识探索的过程,体验成功感。 例如:在讲授“平方根定义”时,我进行了以下设计:(1)读一读:一般地,如果—个数的平方等于a,这个数就叫做a的平方根。也就是如果x2=a,那么x就叫做a的平方根;(2)做一做:1/100的平方根是_____;0.16的平方根是______;(3)猜一猜:一个正数有______个平方根,它们的关系是______,0的平方根是_____;负数的平方根是______。 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很强,讨论很热烈。所以教师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
3、考。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不但记忆牢固,学习效果也更好。只要教师能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能力定会在再创造的过程中得到提升。 二、鼓励学生学会总结知识、方法 教学是一门有很强逻辑性和系统性的科学。为了让学生对获取的知识和方法达到结构化、X络化、系统化,使其从宏观上把握其中某部分或某一章节知识,应该及时归纳、总结,达到由量变上升到质变。这个环节是培养学生总结能力的过程,多鼓励学生自己去完成,对所学知识进行“串联”和“并联”,探索其中的共性和个性,探索内在的联系和规律。一般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总结: 第一,课堂上所涉及的数
4、学思想及数学方法。如“比较有理数的和的大小”,解题后让学生总结分类讨论思想,然后进一步创造情境:为什么要分类讨论呢?学生知道字母可以表示任意有理数,所以应先确定其值或范围,才能比较,即明确比较的标准。 第二,纵向知识结构化。即把握每单元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 第三,横向知识结构化。即把分散在各个章节中的知识点与方法进行“串联”,从而构建知识X络图。如,在初三复习时,我布置了一个特殊的家庭作业,把全班分成四个小组进行章节比赛,一周后,我把学生总结的知识X络展现在板报上,进行小组交流、讨论,评出最佳优胜小组,我进行了这样的分工
5、: 结果学生兴致高涨,积极查阅各种资料,精心构思。学生处于一种连续不断的同化旧知识、构建新知识的过程,不断地发现问题。相互补充,互相学习,不断创造,对学生在今后解综合题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 三、让学生设计解题思路 考查解题能力的关键在于设计解题思路。即拟定解题方案。这要求学生首先要学会审清题意,弄懂已知与所求或所证之间的联系。著名数学家波利来说过:“掌握数学就意味着要善于解题,善于解题就必须设计解题思路。”他把解题思路描述成四个阶段:“理解问题—执行计划—设计解题计划一回顾”。 那么,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精心审题,写出问题的分析过程,拟定好解题方略。这样既
6、能展示出学生的思维过程,又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有这样一道练习题:先化简,再求值。其中-2[-(2x-3y)+(x-2y)],其中x=1,y=3。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宏观思路:去括号找出同类项合并代人求值;微观设计:(1)去中括号-去小括号-合并同类项-代入求值;(2)去中、小括号——次性确定各项的符号及系数-合并同类项,代入求值。学生通过分析问题中的中、小括号、中括号之间的关系,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设计出多种解题思路和方法。由于学生亲身经历解题过程的设计,感受到数学解题方法是有章可循的,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这种数学的发现和创造来自于不断的探索与钻
7、研。 四、让学生参与测试过程。互相批改、交流 教师在适当的时机可以改变传统的测试方法,大胆地让学生去设计试卷,体验编制试卷的过程。对学生命制的试卷,教师要筛选、组合,然后给学生,让学生相互答卷、批改,如发现好的解题方法,也可以让学生去讲评、点拨、表扬。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渴望展示自我的愿望,很多学生充满激情,认真看书、找资料,渴望出一份有新意的好试题,从而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相互取长补短、自我完善,既巩固和应用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从而达到质的飞跃,信心百倍地投入到新的学习当中。 总之,在教学过程,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无处不在,关键
8、在于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