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与吴冠中绘画精神浅谈

培根与吴冠中绘画精神浅谈

ID:22070496

大小:57.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27

培根与吴冠中绘画精神浅谈_第1页
培根与吴冠中绘画精神浅谈_第2页
培根与吴冠中绘画精神浅谈_第3页
培根与吴冠中绘画精神浅谈_第4页
培根与吴冠中绘画精神浅谈_第5页
资源描述:

《培根与吴冠中绘画精神浅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培根与吴冠中绘画精神浅谈摘 要:在说起被德勒兹称为“第三条道路”的现代绘画道路:“既为非抽象的道路,又为非具象的道路”,就是大家所谓的半抽象主义道路,或者被称为“形象化”道路。我就会这么不自觉的想起这么两位著名的大师级人物:一个是法国画家弗兰西斯·培根,另一个是中国画家吴冠中。这两者的对比有点太不是一盘菜的味道了,要在培根与吴冠中这两者之间建立起这么一个坐标来,确实是不太容易。从纯粹绘画的角度来看,两人的世界相差的还是太过于悬殊了点。  关键词:形象化;抽象化;变形;感觉;人文精神;绘画思想  :J205 :A :1005-5312(2012)33

2、-0068-02  看过培根的画的人一定会发现他的画很让人琢磨不透,色调鲜艳,形体变相,是的,培根是现代绘画中最伟大的强调“变形”的肖像画家,他的作品题材中大多都是以简陋空室或者在内室中坐卧存在的人物表现,可以这么形容:被现代性剥夺了一切,只剩下顾影自怜的个人身体游戏。总有一个极其动态,跳跃的东西存在着,甚至还带有一种动画片里的味道,是一种想让他安静却也安静不下来的感觉。打个不好的比方,培根作品中的人更像是西游记里的孙悟空,不断的在翻筋斗,或者可以说有翻筋斗的意向。而吴冠中的作品就不一样了,不仅题材倾向于大自然,风景,偶有人物对象题材也是具有一种宁

3、静的本质。而且他的节奏上也是雅俗共赏的,这样看来,也很难想到两者之间是存在着怎么样的链接。  在这里,我想多讲一讲培根。看了很久培根的画,在他的绘画文字里,打一比方,在面对简单孤立的情况下。一个形象被孤立在一个圆形的活动场所中,不论它是在一把椅子上,一张床上或者说是在一张躺椅上等等,它仅仅是占据了画面的一部分而已,那么对于画幅剩余的其他部分来讲该由什么来填充的呢?对培根来讲,有一些可能已经被摒弃了,或者说毫无意义而言。填充画幅其他部分的东西,将不是与人物有关的风景,也不是一个可以从中凸显出形状意义的背景,也不是一种无具形的,明暗的,可以产生阴影的,

4、肌理或色彩变化的颜料的不同厚度。事实上,一直占据着画面的剩余部分的,是大片平涂的鲜艳色彩,这是一种同一的不变的色彩。它们呈细条状,沉着有力,起到了画面空间化,结构化的作用。在从形象过渡到平涂的色彩时,就不再有深度或者远距离的关系,不再有光线和阴影的不确定性。甚至阴影,甚至黑色都也不再是阴影。同样是利用了平涂的关系手法的吴冠中,在这一点上与前者起了一个垂直的交点。他在对色彩上的把握也是非常的肯定,他对画幅的空间要求也是不一样的,由于之前对中国传统水墨的了解把握,所以更善于发挥他对整体画面空间中的部分的去与留。他的大片空间体块的平涂是他对他所认知的事物

5、的一种感性提炼,与培根相反的是用在了表现对象上,并且颜色纯度相对而言更高。  同样是感性的表现家,在抽象的同时,培根与吴冠中都没有完全从具象脱离出来,虽然培根认为绘画必须将形象从“具象”的那里抢过来。但是在现代的绘画上看来,照片已经完全担起了图解性和资料性的功能,以至于现代绘画不再需要完成这一原本属于古代绘画的功能性了。另一方面,西方古代绘画曾被一些“宗教可能性”所制约,这些宗教可能性赋予形象一种具象的含义,而对于现代绘画而言则是一种无神论的游戏。由于培根的作品仍具有某种超现实的意味,所以一度被拉入超现实主义中。在1933年,培根用蜡笔,钢笔和墨水

6、画了一个名为《写作》的作品,画面主体是一个小头巨身的结构体,表现出具有很强的体量感,画面具有相当的色彩和形式构成意识,并具备立体感和空间的纵深感,这幅画具有很强的现代感,但却很难归到哪一类绘画的范畴。使人想起毕加索,恩斯特和基里科等人的作品。在这一点上,吴冠中就更不说了,从最初他的国画题材作品开始到油画作品的过渡,吴冠中对形象的具体把握是很值得肯定的。《插秧》,《石岛山村》,《渔家院》等等一系列的作品都是以现实存在的实景实情描绘表达出来的,真切的反映出中国劳动人民当下生活的状态,更表达了当下人民的心声和精神。  有两种办法可以超越具象,也就是超越图

7、解性和叙述性:或者是转向抽象,或者是走向形象。这条通向形象的道路,塞尚给了它一个简单又明了的名字:“感觉”。所谓形象,就是客观被主观拉到了感摘 要:在说起被德勒兹称为“第三条道路”的现代绘画道路:“既为非抽象的道路,又为非具象的道路”,就是大家所谓的半抽象主义道路,或者被称为“形象化”道路。我就会这么不自觉的想起这么两位著名的大师级人物:一个是法国画家弗兰西斯·培根,另一个是中国画家吴冠中。这两者的对比有点太不是一盘菜的味道了,要在培根与吴冠中这两者之间建立起这么一个坐标来,确实是不太容易。从纯粹绘画的角度来看,两人的世界相差的还是太过于悬殊了点。

8、  关键词:形象化;抽象化;变形;感觉;人文精神;绘画思想  :J205 :A :1005-5312(2012)33-0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