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050860
大小:34.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26
《《悼念玛丽·居里》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精品文档★《悼念玛丽·居里》教案 下面是整理提供的苏教版《悼念玛丽·居里》教案,欢迎阅读。 《悼念玛丽·居里》教案(一) 学习目标: 1、学习居里夫人的高贵品质及人格力量,能体会爱因斯坦真挚的感情。 2、能运用加批注、作摘录、写心得等阅读方法进行自由阅读。 3、能在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自行设计“探究·练习”题,在独立研究、合作学习中释疑解疑。 一、课前导学 (一)了解体裁 根据以下链接提炼:本文是一篇悼词,也是一篇演讲词。这篇演讲词属类型,演讲词一般是结构,所以,演讲词的中心论点一般会在和两个位置出现,本文的悼词主要内容是,属于(种
2、)。 1、演讲词俗称演说词、讲话稿,是指在重要场合或群众集会上发表讲话的文稿。在各种会议,它可以用来交流思想,表达感情,发表意见和主张,提出号召和倡议。演讲词一般有叙事、说理、抒情三种类型演讲词的特点: ⑴、有鲜明的针对性,中心要十分突出,态度鲜明。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1/11★精品文档★ ⑵、感情要要真挚,语言形象、生动、凝练、严密。 ⑶、其主体部分的结构通常要开门见山提出全篇讲话的主题,以便于听众抓住要领;然后便围绕主题,逐层深入;最后结尾再加以重申,使听众对全篇讲话能获得清晰的感受。 2.关于悼
3、词:悼词,对死者表示哀悼的文辞。它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 (1)介绍死者逝世前的身份、职务、逝世原因和时间及终年岁数; (2)追怀死者生平业绩,并充分肯定其社会意义和价值; (3)表示对死者的悼念,激励生者。按表达方式分,悼词可分为记叙式悼词、议论式悼词和抒情式悼词三种。 (二)了解作者和居里夫人 1、爱因斯坦(1879~1955年):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原是德籍犹太人,是德国科学家、思想家。因不满德国的军国主义教育,他在瑞士接受了中等和高等教育。二十六岁发表了狭义相对论。1915年又创立了广义相对论。1949年发表了统一场论。他曾获诺贝尔物理
4、学奖。被认为是上世纪最杰出的科学家。本文是作者在1935年11月23日在纽约罗里奇博物馆举行的居里夫人悼念会上的演讲。 2、玛丽.居里(1867—1934),法藉波兰物理学家、化学家。生于华沙。1891年进巴黎大学深造,1893年参加李普曼实验室工作。1895年与比埃尔”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1/11★精品文档★居里结婚。夫妇共同研究放射性元素。居里夫人一生共获得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获得两次诺贝尔奖,但是她“视名利如粪土”。她一生拥有过三克镭,她说过“人类也需要梦想者,需要醉心于事业
5、的大公无私。”居里夫人以她的无私打动了所有的人!主要著作有《同位素及其组成》、《论放射性》、《放射性物质及其辐射的研究》。 (三)集锦 用一句话概括你所读过的有关居里夫人品格的故事。 品格:1、故事: 2、 (三)详细了解居里夫人的贡献; (四)读玛丽。居里的《我的信念》 把握字音字形: 悼念()崇高()真挚()钦佩()热忱() 妥协()抑郁()律己之严()公正不阿() 解释词语: 公正不阿: 纯洁:纯正清白(专一不杂) 二、通读思考:请大家用圈点勾画的方法阅读《悼念玛丽·居里》,并从文中找出相关内容: (1)课文着重从哪
6、一方面来悼念居里夫人,并具体论述了哪些内容?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1/11★精品文档★ (2)课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通读王通讯的《科学家与春蚕》,其中的哪部分的内容更好的解释了本文中第三段? 《悼念玛丽·居里》教案(二) 教学目的 1、学习演讲稿中显示了作者严密的逻辑和睿智的思想。 2、理解文章内容,学习居里夫人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诚挚的感情,睿智的思想。 2、短小精悍,结构严谨。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借助多媒体播放介绍居里夫人生平事迹
7、的资料片,让学生了解居里夫人的事迹。 介绍居里夫人。 玛丽•居里(1867—1934),法藉波兰物理学家、化学家。生于华沙。1891年进巴黎大学深造,1893年参加李普曼实验室工作。1895年与比埃尔•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1/11★精品文档★居里结婚。夫妇共同研究放射性元素。1903年,她与居里、贝可勒尔共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获诺贝尔化学奖。著有《同位素及其组成》、《论放射性》等。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德国科学家、思想家爱因斯坦。他曾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被认为是上世纪最杰出的科学家。本文是作者在1935
8、年11月23日在纽约罗里奇博物馆举行的居里夫人悼念会上的演讲。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讨论、交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