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心悸

中医内科学——心悸

ID:22033695

大小:290.00 KB

页数:68页

时间:2018-10-19

中医内科学——心悸_第1页
中医内科学——心悸_第2页
中医内科学——心悸_第3页
中医内科学——心悸_第4页
中医内科学——心悸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内科学——心悸》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心悸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篇学习的重点是:心悸的概念、病因、病位、病性、病机关键其转化规律,各证候主症、治法和方药。1.掌握心悸的概念、病机关键、病机转化规律、病位、辨证要点,以及各证候主症、治法和方药。2.熟悉心悸的诊断、治疗原则,及各证候兼次症的变化和主要方药加减。3.了解心悸的西医学范畴、相关检查、鉴别诊断、转归预后和临证要点。概述概念心悸是指阴阳失调,气血失和,心神失养,出现心中悸动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类病证。一般多呈阵发性,每因情绪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心悸发作时常伴不寐、胸闷、气短,甚则

2、眩晕、喘促、心痛、晕厥。心悸包括惊悸和怔忡。脉象或数,或迟,或节律不齐。心悸包括惊悸和怔忡。概述1、《内经》虽无心悸或惊悸、怔忡之病名,但已认识到心悸的病因有宗气外泄,心脉不通,突受惊恐,复感外邪等。如《素问·平人气象论》曰:“……左乳下,其动应衣,宗气泄也”。《素问·举痛论》云:“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素问·痹论》亦云:“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概述2、心悸的病名,首见于汉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和《伤寒论》,称之为“心动悸”、“

3、心下悸”、“心中悸”及“惊悸”等,并认为其主要病因有惊扰、水饮,虚劳及汗后受邪等。《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篇有“寸口脉动而弱,动则为惊,弱则为悸”的论述,并记载了心悸时表现的结、代、促脉及其区别,提出了基本治则,并以炙甘草汤等为治疗心悸的常用方剂。概述3、成无己《伤寒明理论·悸》提出心悸病因不外气虚、痰饮两端。曰:“其气虚者,由阳气虚弱,心下空虚,内动而为悸也;其停饮者,由水停心下,心主火而恶水,水既内停,心不自安,则为悸也。”4、《丹溪心法·惊悸怔忡》:“惊悸者血虚,惊悸有时

4、,从朱砂安神丸”;“怔忡者血虚,怔忡无时,血少者多,有思虑便动属虚,时作时止,痰因火动。”概述5、明代《医学正传·惊悸怔忡健忘证》对惊悸、怔仲的区别与联系有详尽的描述,曰:“其气虚者,由阳气虚弱,心下空虚,内动而为悸也;其停饮者,由水停心下,心主火而恶水,水既内停,心不自安,则为悸也。”6、《景岳全书·怔忡惊恐》认为怔忡由阴虚劳损所致,且“虚微动亦微,虚甚动亦甚”。清代《医林改错》重视瘀血内阻导致心悸怔忡,记载了用血府逐瘀汤每多获效。概述(三)范围根据本病的临床特点,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如心

5、动过速、心动过缓、期前收缩、心房颤动或扑动、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预激综合征以及心功能不全、心肌炎、一部分神经官能症等,如表现以心悸为主症者,均可参照本病证辨证论治,同时结合辨病处理。(一)病因1.体质虚弱禀赋不足,素体亏虚,或脾胃虚弱,化源不足,气血不足,心失所养,发为心悸。或久病失养,劳欲过度,病因病机病因病机心阳受损,失其温煦,可致心悸;阳气虚衰,行血无力,血脉瘀滞,脾肾阳虚,成痰成饮,上逆于心,肺气亏虚,心脉运行不畅,血虚日久,心阴损耗,心失滋养年老体弱,调摄不善,肝肾阴亏,

6、肝阴不足,肝阳上亢,肝火内扰,肾阴不足,水不济火,火扰心神,心神不宁心悸气虚或气虚及阳阴(血)虚津亏2.饮食不节①饮食劳倦嗜食膏粱厚味,煎炸炙焊,蕴热化火生痰,痰火扰心,发为心悸。②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运化失施,水液输布失常,滋生痰浊,痰阻心气,而致心悸。病因病机3.情志所伤①惊则气乱,恐则气下,平素心虚胆怯,暴受惊恐,易使心气不敛,心神动摇,而心慌不能自主,惊悸不已,渐次加剧,直至稍遇惊恐,即作心悸,甚或外无所惊,时发怔忡。②思虑过度,劳伤心脾,不仅暗耗阴血,又能影响脾胃功能,致生化之源不足,

7、气血两虚,心失所养,发生心悸。③长期抑郁,肝气郁结,气滞血瘀,心脉不畅,心神失养,引发心悸。大怒伤肝,肝火上炎,气血逆乱,且可夹痰,上扰于心,而出现心神不宁,心脉紊乱。病因病机4.感受外邪①心气素虚,风湿热邪,合而为痹,痹证日久,内舍于心,痹阻心脉,心血瘀阻,发为心悸。②风寒湿热之邪,由血脉内侵于心,耗伤心气心阴,亦可引起心悸。③温病、疫毒均可灼伤营阴,心失所养,或邪毒内扰心神,如春温、风温、暑湿、白喉、梅毒等病,往往伴见心悸。5.药物中毒药物过量或毒性较剧,损及于心,可致心悸,如附子、乌头,或

8、西药锑剂、洋地黄、奎尼丁、肾上腺素、阿托品等用药过量或不当时,均能引发心动悸、脉结代一类证候。病因病机(二)病机:不论病因如何,心悸病机总是阴阳失调,气血失和,心神失养或邪扰心神,导致心神不宁。心悸的病位:病位在心,由于心神失养或不宁,引起心神动摇,悸动不安。发病与脾、肾、肺、肝四脏功能失调相关。病理性质:本病以虚证居多,亦有由虚致实,虚实夹杂。虚者为气血阴阳失调,心神失养;实者多为血脉瘀阻,痰浊阻滞,气血运行不畅。病因病机虚实转化是关键:本病中虚实可相互转化如脾失健运,则痰浊内生,脾肾阳虚,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