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心悸

中医内科学——心悸

ID:1514268

大小:11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1-12

中医内科学——心悸_第1页
中医内科学——心悸_第2页
中医内科学——心悸_第3页
中医内科学——心悸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医内科学——心悸》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常年开展医师资格、执业药师、卫生资格、继续医学教育辅导。24小时报名咨询热线:010-82311666中医内科学——心悸细目一:概述  一、心悸的概念及源流  1.心悸的概念  心悸是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病情较轻者为惊悸,病情较重者为怔忡。  2.心悸的源流  《内经》已认识到心悸的病因有宗气外泄,心脉不通,突受惊恐,复感外邪等。  心悸的病名,首见于《金匮要略》和《伤寒论》,称之为“心动悸”、“心下悸”、“心中悸”及“惊悸”等,并认为其主要病因有惊扰、水饮,虚劳及汗后受邪等,并提出了基本治则及炙甘草汤等治疗心悸的常用方剂。  

2、《丹溪心法》提出“心悸”责之虚与痰的理论。  明代《医学正传》对惊悸、怔忡的区别与联系有详尽的描述。  《景岳全书》认为怔忡由阴虚劳损所致。  清代《医林改错》重视瘀血内阻导致心悸怔忡,记载了用血府逐瘀汤每多获效。    二、心悸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过早搏动、心房颤动或扑动、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预激综合征以及心功能不全,一部分神经官能症等,如具有心悸临床表现的,均可参照本病证辨证论治,同时结合辨病处理。    细目二:病因病机    一、心悸的常见病因  内因:体质素虚,饮食劳倦,七情

3、所伤,药食不当。  外因:感受外邪。    二、心悸的主要病机及虚实的不同特点  心悸的发病,或由惊恐恼怒,动摇心神,致心主不安而为惊悸;或因久病体虚,劳累过度,耗伤气血,心神失养,若虚极邪盛,无惊自悸,惊动不已,则谓之怔忡。  心悸的病位在心,与肝、脾、肾、肺四脏密切相关。病理变化主要有虚实两方面,虚者为气、血、阴、阳亏损,使心失滋养,而致心悸;实者多由痰火扰心,水饮上凌或心血瘀阻,气血运行不畅而引起。虚实之间可以相互夹杂或转化,实证日久,病邪伤正,可分别兼见气、血、阴、阳之亏损,而虚证也可因虚致实,兼见实证表现。    三、虚、痰、瘀与心悸的关系  本病为本

4、虚标实证,其本为心气不足,心阳虚衰,阴血亏虚。其标有气滞、血瘀、痰浊、水饮等。阴虚者常兼火盛或痰热;阳虚易夹水饮、痰湿;气血不足者,易见气血瘀滞、痰浊。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常年开展医师资格、执业药师、卫生资格、继续医学教育辅导。24小时报名咨询热线:010-82311666  一、心悸的诊断要点  1.自觉心搏异常,或快速,或缓慢,或跳动过重,或忽跳忽止。呈阵发性或持续不解,神情紧张,心慌不安,不能自主。  2.伴有胸闷不舒,易激动,心烦寐差,颤抖乏力,头晕等症。中老年患者,可伴有心胸疼痛,甚则喘促,汗出肢冷,或见晕厥。  3.可见数、促、结、代、缓、

5、沉、迟等脉象。  4.常由情志刺激,惊恐、紧张、劳倦、饮酒、饱食等因素而诱发。    二、惊悸与怔忡的鉴别  惊悸发病,多与情绪因素有关,可由骤遇惊恐,忧思恼怒,悲哀过极或过度紧张而诱发,多为阵发性,病来虽速,病情较轻,实证居多,病势轻浅,可自行缓解,不发时如常人。  怔忡多由久病体虚,心脏受损所致,无精神等因素亦可发生,常持续心悸,心中惕惕,不能自控,活动后加重,多属虚证,或虚中夹实,病来虽渐,病情较重,不发时亦可兼见脏腑虚损症状。  心悸日久不愈,亦可形成怔忡。    三、心悸与奔豚的鉴别  奔豚发作之时,亦觉心胸躁动不安。本病与心悸的鉴别要点为:心悸为心中

6、剧烈跳动,发自于心;奔豚乃上下冲逆,发自少腹。    细目四:辨证论治    一、心悸的辨证要点  心悸的辨证应辨虚实,虚者系指脏腑气血阴阳亏虚,实者多指痰饮、瘀血、火邪之类。    二、心悸的治疗原则  心悸的治疗应分虚实,虚证分别治以补气、养血、滋阴、温阳;实证则应祛痰、化饮、清火、行瘀。但本病以虚实错杂为多见,且虚实的主次、缓急各有不同,故治当相应兼顾。  同时,由于心悸以心神不宁为其病理特点,故应酌情配入镇心安神之法。  【须牢记的架构图】      三、心虚胆怯、心血不足、心阳不振、水饮凌心、阴虚火旺、瘀阻心脉等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1.心虚胆怯证

7、  主症:心悸不宁,善惊易恐,坐卧不安常年开展医师资格、执业药师、卫生资格、继续医学教育辅导。24小时报名咨询热线:010-82311666,不寐多梦而易惊醒,恶闻声响,食少纳呆,苔薄白,脉细略数或细弦。  治法: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代表方:安神定志丸加减。  常用药:朱砂、龙齿、琥珀、酸枣仁、远志、茯神、人参、茯苓、山药、天冬、生地、熟地、肉桂、五味子。  2.心血不足证  主症:心悸气短,头晕目眩,失眠健忘,面色无华,倦怠乏力,纳呆食少,舌淡红,脉细弱。  治法: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代表方:归脾汤加减。  常用药: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熟地黄、当

8、归、龙眼肉、茯神、远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