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033462
大小:347.50 KB
页数:45页
时间:2018-10-19
《中医内科-课件-感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感冒河北北方学院中西医临床教研室王成梁感冒属外感病:外邪肺卫感冒外感病湿邪中焦湿阻湿邪肠道痢疾邪犯少阳疟疾【概说】由于感受触冒风邪(广义),邪气袭表,引起肺卫功能失调,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外感病证。感冒又有俗名伤风。一、概念:1.感冒的发病在外感病中占首位,是最常见的一种。2.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节为多。3.轻、重有别。轻者(普通病毒)自愈,重者如时行感冒(特殊病毒或合并感染),甚者导致死亡,须积极防治。4.是诱发和加重许多疾病的因素。本病与咳嗽、心悸、胸痹心痛、水肿、痹病等多种疾病的病情发展
2、与恶化有关。对小儿、老年体弱者威胁最大。特点二、沿革1.《内经》中即已有外感风邪引起感冒的记载。2.《伤寒论》认识到感冒有中风、伤寒之别。3.《诸病源候论》起,又倡“时行之邪”致病之说。4.宋元以后,医家提出了“感冒”病名,确立了治疗大法,对虚体感冒补充了扶正达邪的原则。三、范围以普通感冒(伤风)、流行性感冒(时行感冒)及其他病毒、细菌感染所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而表现感冒证候者。【病因病机】一、病因1.风为主因风为六淫之首,流动于四时之中。故外感为病,常以风为先导;风性轻扬,为病多犯上焦。风与寒合3.时行疫毒伤人2.邪有兼夹:风寒证风与热合风热证夏秋之交暑湿当令
3、风暑夹湿证秋季气候干燥风燥相合病因示意图时行疫毒口鼻皮毛腠理空虚卫气不固肺卫表不和肺失宣肃风寒、风热、暑湿(普通感冒)时行感冒外感风邪感冒二、病机1.基本病机基本病机——卫表不和,肺失宣肃。卫表不和则恶寒、发热、头痛、身痛;肺失宣肃则鼻塞、流涕、咳嗽、咽痛。2.病位——主要在肺卫。风邪上受,首先犯肺,肺外合皮毛。3.病理性质——感冒属表实证。由于四时六气之不同,人体素质之差异,在临床上有风寒、风热和暑湿等证。但也有因体虚而感受外邪者,属邪实正虚之候。感冒肺失宣肃咳嗽、鼻塞、流涕卫阳被遏营卫失和恶寒乏力身痛发热转归心、肾—心悸、水肿卫表不和正邪相争脑---风温病
4、机示意图【诊查要点】一、诊断依据1.初起以卫表及鼻咽症状为主,可见恶风或恶寒、鼻塞、流涕、多嚏、咽痒、咽痛、周身酸楚不适等,或有发热。2.时行感冒多呈流行性,在同一时期发病人数剧增,且病症相似,多突然起病,恶寒、发热(多为高热)、周身酸痛、疲乏无力,病情一般较普通感冒为重。3.病程一般3~7日,普通感冒一般不传变,时行感冒少数可传变入里,变生他病。4.四季皆可发病,而以冬、春两季为多。感冒温病临床特征多无发热或发热不高,服解表药后,汗出身凉脉静而渐愈,病程多不超过一周,多不传变。必有发热甚或高热,得汗后热虽暂降,但脉数不静,身热旋即复起,且见传变入里之候:神昏
5、、谵妄、惊厥、出血等。病机正气不足,邪犯肺卫正气不足,疫毒内犯发病特点四季皆有,但冬、春多发,具相兼性、转化性有季节性传染性强,发病急骤,病情重笃,症状相似。理化检查血象及胸部X线检查可有异常进行必要的理化检查,以资鉴别与西医关系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流感风温包括肺炎、急性支气管炎、胸膜炎等;暑温包括乙肝、钩端螺旋体等疾病早期二、病证鉴别★普通感冒病情较轻,全身症状不重,初起一般多见鼻塞、流涕、喷嚏、声重、恶风,继则发热、咳嗽、咽痒或痛、头痛、身楚不适等;★少有传变;★在气候变化时发病率可以升高,但显散发性,无明显流行特点。★时行感冒病情较重,发病急,全身症状显著
6、,常突然恶寒,甚则寒战、高热、周身酸痛;★可以发生传变,化热入里,继发或合并它病;★具有广泛的传染、流行性。2.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的区别:(从流行情况、全身中毒情况、传变情况等三方面判断)三、相关检查1.血象:病毒性感染见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有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增多和核左移现象。2.胸部X线检查:X线胸片显示血管阴影增多,但无肺浸润阴影(急性病毒性支气管炎),或双肺弥漫性、结节性阴影(流感病毒肺炎)。3.病毒和病毒抗原的测定。【辨证论治】类别恶寒发热的轻重兼症汗液舌脉风寒证恶寒重,发热轻流清涕,痰吐稀薄色白,咽不痛无汗舌苔薄白,
7、脉浮紧风热证身热较甚,微恶风咽痛明显,流黄涕,痰粘或黄汗少舌苔薄黄,边尖红,脉浮数一、辨证要点1.区分风寒与风热2.辨不同兼邪类别恶寒发热的轻重兼症舌脉暑入夏时常发热,或午后热甚,微恶风寒肌肤灼热,汗少,口渴引饮,食少,心烦,倦怠无力,咳嗽少痰,舌苔薄白或薄黄,舌质微红脉细数燥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无汗,咽干唇燥,干咳痰少,痰质清稀。舌干苔薄脉象浮弦湿身热不甚,迁延缠绵,微恶风寒汗少而粘,头痛如裹,肢体酸重疼痛,或胸膈闷胀,脘痞泛恶,口中粘腻,大便稀溏,面色淡黄舌苔白腻脉浮濡二、治疗原则治疗遵循“其在皮者,汗而发之”之义,采取解表达邪的原则。风寒治以辛温发汗,风
8、热治以辛凉解暑,暑湿杂感者又当清暑祛湿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