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014286
大小:4.55 MB
页数:22页
时间:2018-10-22
《中药外敷治疗与护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药外敷内一科:冉凯2018.1.1.中药敷药的历史发展2.中药敷药的概念及药理作用3.中药敷药的操作过程4.中药敷药的注意事项5.中药外敷的健康宣教6.临床应用1.历史渊源敷药疗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医药学宝库中的瑰宝,亦是中医外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先古人类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发现,用一些植物或加热的石块、沙土等,敷于身体某些部位,可以减轻或消除机体的一些病痛,这可能就是敷药疗法的起源。1973年长沙马王堆3豪汉墓出土的最早的医学专著《五十二病方》中,就有用芥子泥敷于百会穴,治疗毒蛇咬伤的记载。东汉时
2、期,医圣的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讲诉了外治法,如治虚劳损伤的五养膏、玉泉膏。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治大腹水肿,以赤根捣烂,入元寸,贴于脐心,以帛束定,得小便利,则肿消”等等。新中国成立以来,专家学者们对历代文献进行考证研究和整理,大胆探索,不但用本法治疗常见病,而且用于治疗肝硬化、冠心病、高血压等。如用抗癌中药制成的化瘀膏,外用治疗癌症取得了可靠效果。近年来,出现了纳米穴位敷贴。德国慕尼黑大学发明的避孕膏,日本研制的辣椒膏。2.概念中药敷药法是指将新鲜中草药切碎、捣烂,或将中药末加辅形剂调匀成糊状,敷
3、于患处或穴位的方法称敷药法。2.药理作用1.直接作用:药物通过皮肤渗透和吸收,进入体内,随血液运行到达病所,发挥药理功效。2.间接作用:药物通过不断刺激敷药部位的皮肤或穴位,调节机体的功能。敷药疗法的优点范围广泛包括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多种病症适应性广易于推广药物直达病所,奏效迅速,廉便效验疗效可以弥补内治法疗效的不足可缓解药物毒性和不良反应剂型所谓“剂型”,就是中医药方剂的制剂形式。由于治疗经验的积累和临床证治的需要,长期以来,中医方剂已发展有汤、酒、茶、露、丸、散、膏、丹、片、锭、胶、曲,以及
4、条剂、线剂等多种内服、外服剂型。3.操作方法1.物品准备治疗盘、治疗碗内盛调制好的药物、压舌板、薄膜、剪刀2.操作方法核对医嘱,评估皮肤情况敷药局部皮肤作清洁处理先将药膏平摊在患处,再用薄膜覆盖固定好,最后用TDP灯照射,注意灯的高度。4.注意事项1.在敷药过程中,让病人采取适当的体位。2.治疗环境注意保暖,防止患者受凉而加重病情。3.进行常规消毒,防止感染。4.穴位要找准,用药要适当,治疗时间断用药,一穴一般不可连续贴药10次以上,以免刺激过久损伤皮肤。有毒和强刺激的药物尤其要注意。小儿皮肤娇嫩,用量小
5、,时间宜短。有些药物如麝香等孕妇禁用,以免引起流产。4.注意事项5.敷药摊制的厚薄要均匀,根据药物作用,决定敷药厚薄,如消散药膏宜厚,创面生肌药膏宜薄,一般以0.2~0.3CM为宜,大小须超出病变部位1~2CM为度,固定松紧适宜。6.对初起有脓头或成脓阶段的肿疡,宜中间留空隙,围敷四周,以免阻止脓毒排出。7.敷药面积应大于患处且保持一定的湿度,用水或醋调制的药物,容易干燥,干燥时可取下敷料加用所需的药汁、酒、醋、水等进行湿润后再敷。4.注意事项8.观察局部及全身情况,敷药后,若出现红疹、瘙痒、水泡等过敏现
6、象,及时停止使用,并报告医生,配合处理。9.有皮肤过敏,易起丘疹、水泡者慎用。10.敷腐蚀性药物应注意保护皮肤。11.饴糖调制的药物,夏天易发酵,可每日更换药物或加适量防腐剂。禁忌症慎用人群:合并有艾滋病、糖尿病、血液病、恶性高血压、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禁忌症:貼敷部位有皮肤创伤、皮肤溃疡、感染者;对貼敷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瘢痕体质者;咯黄浓痰、咯血者;孕妇都不宜贴敷。5.健康宣教1、饮食、生活上有所节制。贴敷期间饮食宜清淡为主,禁食生冷刺激性的食物,不要吃肥甘厚腻、生痰助湿的食物,应戒牛肉、
7、鸭肉、鹅肉、花生、煎炸食物,禁食海鲜等发物。2、保证充足的睡眠,乐观的情绪。3、贴药治疗不宜空腹进行、不宜剧烈运动,多注意休息6.临床应用1.内科(风寒感冒性)【药物】白芥子15个g,延胡索15g,甘遂9g,细辛9g【穴位】肺俞、大椎2.腰椎间盘突出症(风寒闭痹阻型)【药物】独活、桑寄生、防风、秦艽、细辛、桂枝、熟地黄、当归、白芍、党参、杜仲(盐炙)、川牛膝等各15g【穴位】腰阳关、命门3.痛经(气血虚弱)【药物】白芍50g,当归50g,乳香10g,没药10g,甘草20g【穴位】神阙thankyou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