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命题作文审题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命题作文审题策略命题作文题目的命门,即题目的关键处,也就是作文要展开阐述的重点。如何抓住题目的命门是审题的重中之重。许多学生拿到这两个作文题目的时候都觉得很容易,看到《遇见》,就写自己某一次遇见了一件有趣的事,就把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写一下;拿到《遇见美丽》这一题,就写自己遇见了一件助人为乐的事,主人公的优秀品质就是我遇见的美丽。可是这样写符合题目的要求吗?题目的重心究竟是什么? 我们不妨就着题目层层设问,通过提问,我们会发现这两个有着相同语素的题目有很大区别,它们的侧重点完全不同。 《遇见》: 谁和谁遇见(谁遇见了什么)? 怎么遇见
2、?(遇见的过程) 遇见之后怎样了?(意义、主题) 《遇见美丽》: 谁遇见了美丽? 遇见了怎样的美丽?(自然美、人性美、人情美、哲理美、艺术美、形体美……) 遇见美丽之后怎样了?(意义、主题) 通过以上提问,可以看出《遇见》的写作重心是“遇见”这个动作本身,如何遇见,遇见时什么状态,是要展开叙述描写的要处,而不应写成遇见了什么人、什么事,就写这人、这事去了,这样就游离了题目的重心。 而《遇见美丽》就是要重点写遇见了怎样的美丽,这人或这事的哪些地方表现出美丽,要表现出的是自然之美,人性之美,人情之美还是其它?总之,“美丽”是写作
3、重心。写作过程中还必须要化虚为实,必须要将“美丽”转化为可以描写呈现的东西,也就是说一定要有画面感。看例文《遇见美丽》的两个语段: ……它被古板的黑色皮箱和卡其色的斜背带严严实实的包裹着。我走近它,轻轻地按开它两个紧扣着的锁,它静静地躺在红色的丝绒里,我不敢碰它,如此美丽,怎能亵渎?店主来了,那个同样如二胡般美丽的阿姨,向我微微一笑,便拿起了它。…… 那双纤纤细手在二胡上演绎了一场绝美的舞蹈。柔软的右手,灵巧的左手,就这样完美地配合。低音时,阿姨略微前俯,忧伤而沉醉的表情带我进入了那个傍晚,落日的余晖笼罩着一个哀伤的女子。稍有些急促的
4、颤音,阿姨用雪白的手腕抖动整个弓的四分之一,她双眉紧锁,我看到那个牧羊女落泪了。阿姨逐渐正坐,眉头慢慢舒展,奏出悠长而缓慢的琴声。她的左手在弦上上下移动出婉约的音符,那一片空旷而辽阔的天空,宁静而又澄澈。又是一个浅浅的笑。阿姨认真地擦干净二胡,把它轻放入盒中。 例文中“美丽”是“静静地躺在红色的丝绒里”的那把二胡,是《牧羊曲》凄美感伤的乐调,是“那双纤纤细手在二胡上演绎的一场绝美的舞蹈”,是“落日余晖中”“阿姨略微前俯,忧伤而沉醉的表情”,文章把名词“美丽”演绎成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从而更好地诠释题目的内涵。 当然,如何提问也很讲究
5、。提问其实就是组词造句的过程,通过提问我们要达到的目的就是要造一个相对完整的句子,特别是添加修饰成分。如果是名词,就要添加定语、动词谓语;如果是动词,就要添加状语,使句子完整还要添加主语和宾语。如《遇见》这个题目,扩展成句子就是“谁和谁怎么遇见(‘谁’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事或物)?”或“谁怎么遇见了谁?”这“怎么”是写作的重中之重,是文章主要展开的画面和事情。也可以把“遇见”当名词用,添加定语就是,什么样的遇见?哪里的遇见?例文《遇见》是后者。且来看《遇见》的几个片段: 冬天的夜很长,女孩每天出家门时月亮还挂在天上,远处的山头上不时传来清脆
6、的鸟叫声。 “上学去啊!”迎面走来一辆驴车,那傻笨的毛驴像是还没睡醒似的半眯着双眼,女孩突然觉得好笑。驴车后面拖着稀稀拉拉的柴火,柴火堆前的木板上坐着的男孩子,十六七岁,比女孩大不了多少,浑身黝黑得像是刚升井的矿工。那是爷爷奶奶给女孩定的娃娃亲,男孩家就在另一个山头那里。女孩只在节日上远远地望过他。 现在这样突然的遇见让她有些局促,她只回了句“嗯!”就低着头,向前头飞快地走去,低垂的睫毛上挂着露珠。 …… “那男孩是不是还在那条狭长的路上赶着驴车,拉着柴火,还是已经讨了媳妇,生了娃?”女孩在夏夜躺在大学宿舍的床上,盯着天花板,猛然
7、想起曾经每个清晨的相遇,不觉枕头边沾湿了一片。睡不着的室友说:“孙燕姿的《遇见》很好听啊,你有没有听过?”女孩说:“嗯!”如同她曾经每个清晨的回答。 写的是“她”在上学路上和定了娃娃亲的“他”的遇见,写了遇见时内心的“局促”,写了早起“月亮还挂在天上”,写了“清脆的鸟叫声”和“那只傻命题作文题目的命门,即题目的关键处,也就是作文要展开阐述的重点。如何抓住题目的命门是审题的重中之重。许多学生拿到这两个作文题目的时候都觉得很容易,看到《遇见》,就写自己某一次遇见了一件有趣的事,就把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写一下;拿到《遇见美丽》这一题,就写自己遇见
8、了一件助人为乐的事,主人公的优秀品质就是我遇见的美丽。可是这样写符合题目的要求吗?题目的重心究竟是什么? 我们不妨就着题目层层设问,通过提问,我们会发现这两个有着相同语素的题目有很大区别,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