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思维的形成2016922

中医辨证思维的形成2016922

ID:21997313

大小:888.02 KB

页数:62页

时间:2018-10-21

中医辨证思维的形成2016922_第1页
中医辨证思维的形成2016922_第2页
中医辨证思维的形成2016922_第3页
中医辨证思维的形成2016922_第4页
中医辨证思维的形成2016922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辨证思维的形成201692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医辨证思维的形成广东省中医院补土学术流派研究团队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消化科陈延思维“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思维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从社会实践中产生的”。选自《汉语大词典》中医思维中医思维是人类思维的一部分,中医思维是以中国传统文化和古代哲学为思想基础去感知和认识世界,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自觉地产生并有效地指导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临证思维方法。拥有较强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的医师掌握了中医四诊技能,能灵活运用中医基础理论,达到诊治疾病的目的。中医思维的要素认识论:以中国传统文化和

2、古代哲学为基础。“阴阳”、“五行”、“运气”、“脏腑”。方法论: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诊治。“弃医存药”、“中药西用”的问题。中医辨证思维中医辨证以四诊所获得的资料为基础,而四诊所获得的只是疾病表现于外的征象,至于这些征象之间的关系如何,是否反映了病证的本质,以及反映着什么样的本质等,还必须医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理性的思维来加以判断。中医辨证思维的要素基础:要有客观的资料。能力:要有知识和经验。客观:理性的思维。其中,能力是前提和关键。中医辨证思维的过程中医辨证的思维活动过程包括:医生首先根据四诊获得的信息,在思维中围

3、绕症概念进行比较和分析,然后在中医病因、病机理论指导下,将各种症概念有机地联系起来进行模糊的运算、排列组合和病因、病位、病性等症候群归类,最后依据中医辨证纲领或疾病模式,对疾病现阶段的病因、病位、病性、病势作出综合概括,形成证名判断,并在类证鉴别的基础上确定诊断,然后依据辨证论治后的效果来对辨证结果进行验证或修订,根据治疗后病情的演变再作出新的证候判断与治疗。“辨证论治”中医辨证思维体系的建立寻症识症识证辨证鉴证印证创证中医思维之寻症中医四诊:望、闻、问、切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望诊的主要

4、内容望神望面色望形态望头颈官窍望皮毛望络脉与指甲望排出物望舌舌之色舌色按红色浅淡可分为:淡白、淡红、红、绛。红色越深越热,红色越淡越寒。舌之形包括老嫩、胖瘦、胀瘪以及特殊病态等。舌体胖大总因水饮痰湿阻滞舌体瘦薄多为阴血津液亏虚闻诊的主要内容听声音闻气味听声音之气息异常咳、喘、呕、噫、哕有力声高者属实无力声低者属虚闻气味病体气味:体臭多与湿热有关。官窍气味:口臭、鼻臭、耳臭等多与火热有关。排泄物气味:臭秽之味多与热有关。酸腐如败卵味与食滞有关。问诊的主要内容:十问歌“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

5、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人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清·陈修园《医学实在易·问证诗》:十问歌阐微“寒热者,阴阳之化也”“阳加于阴谓之汗”头身为人体经络巡行之处,可知体表之疾。二便可知脏腑之水火,可知内脏之疾。问饮食以知其脾胃。胸中为宗气所居,也为血府,可知气血之疾。问聋以知肾中精气是否充盈。问渴而知其津液之有无。十问歌阐微旧病有可借鉴之处。“翻病历”病因对辨证有帮助。“概其外伤风寒,六淫克邪,皆有余之病,当泻不当补;饮食失节,中气不足之病,当补不当泻”。服药对脉证有影响:

6、“阿托品”、“激素”、“退热药”。现代治疗手段对脉证有影响(透析、冠脉造影)。经期对治疗策略有影响。(中医、西医)儿科的特殊性在于体质的特殊性。切诊的主要内容三部九候“独取寸口”:寸、关、尺,浮、中、沉《伤寒论》:人迎、寸口、趺阳。《素问》:人体头部、上肢、下肢分成三部,每部各有上、中、下三处的动脉,共为九候。头部候:上:太阳,中:耳门,下:地仓。上肢候:上:寸口,中:神门,下:合谷。下肢候:上:五里、妇女取太冲,中:箕门,下:太溪。脉诊示意图常见脉象部位:浮沉,分表里速度:迟数,分寒热力量:虚实,分虚实紧张度:弦濡通畅度

7、:滑涩节律:结、代、促“胸中了了,指下难明”寻症的要点规范完整条理重点突出中医思维之识症请快速回答出在临床上出现以下症状时你对中医证型的最直接的判断:怕冷阳虚疲倦气虚手脚心热阴虚症状与中医证候之间的相关性症状与中医证候之间的相关性症状与中医证候之间的相关性症状与中医证候之间的相关性识症的要点:见多识广中医思维之识证请快速说出以下中医证型的临床表现肾虚肾阳虚肾阴虚肾精亏虚肾气亏虚肾虚肾阳虚肾阴虚肾精不足肾气不固识证的要点:概念清晰中医思维之辨证辨证体系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经络辨证微观辨证八纲辨证寒热虚

8、实表里阴阳寒热之辨寒热之辨关键在于喜恶!《伤寒论》“病人身大热,反欲近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本文中“欲”字是鉴别的关键之处。凡喜欢热的(欲热)就是寒证,凡喜欢寒的(欲寒)就是热证。虚实之辨辨别的第一要点:如《金匮》所说,“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