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994703
大小:1.07 MB
页数:37页
时间:2018-10-21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第一章劳动法的产生和发展一、劳动法产生的原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要求适应了自由竞争的需要工人阶级长期斗争的结果劳动力的所有者劳动合同劳动关系劳动法劳动力的使用者劳动条件劳动法产生的前提:劳动力所有者与使用者的分离人身所有奴隶主《汉穆拉比法典》奴隶封建主人身所有契约关系奴隶主农民雇主雇工奴隶人身依附(劳动合同:合同制度)私法二、劳动法产生的过程(一)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血腥的“劳工法规”特点:1、国家强制迫使被剥夺土地的农民到资本家工厂做工2、规定最低工时和最高工资,强化雇佣剥削本质:劳工法规实际上是反劳工法规,
2、不能认为是劳动法的起源。劳工法规:强制建立劳动关系——“乞食证”强化剥削——规定工时下限工资上限(二)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单靠经济关系的无声强制就足以保证资本家对工人阶级的剥削和通知,无需再借助国家非经济的强制1802年英国《学徒健康和道德法》---劳动法产生的标志。《学徒健康和道德法》:纺织厂不能雇佣9岁以下学徒;童工每天不得超过12个小时,并且限于清晨6时至晚间9时之间,禁止做夜工。英国1802年的《学徒健康和道德法》,规定纺织工厂童工的工作时间每天不得超过12小时这一立法标志着英国出现了一种新的立法倾向,被称为“工厂立法”。劳
3、工法规:规定工时下限工资上限强化剥削工厂法规:规定工时上限工资下限限制剥削工人阶级长期斗争的结果:举行罢工,破坏机器,焚烧车间……(劳动条件:基准制度)(三)劳动法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社会法民法中的劳动力租赁和工厂法内容溶合为一体,兼有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平等协商和国家干预的特点,以保护劳动者为主旨。经过逐步的发展,劳动法终于从民法法律规范中分离了出来,从而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二、劳动法的属性公法:政治国家的法私法:市民社会的法封建主劳动法人身所有契约关系奴隶主农民雇主雇工奴隶人身依附劳工法规:规定工时下限工资上限最高
4、工时工厂法规:规定工时上限工资下限最低工资①②③④⑤私法:契约制度(劳动合同)公法:基准制度(劳动条件)(P21-22))举例:邻里纠纷诸法合体私法公法民法行政法劳动法社会法公法私法私法公法社会法P5-6诸法合体私法公法民法行政法劳动法社会法《拿破仑法典》-《法国民法典》劳动力租赁房屋租赁:房东-所有权房客-使用权租赁:契约自由思考: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为什么会出现劳工法规这样“古怪”的法律?第二章劳动法及其调整范围劳动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一项重要的基本法,属于社会法的范畴。在新中国,法学界对劳动法比较一致的定义是
5、:“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一些关系的法律”一、新中国劳动立法沿革新中国建立初期,为了防止新的失业发生,对一部分国家工作人员和职工实行“包下来”的政策,埋下了固定工制度的根子-------1956年党的八大政治报告在这里,有必要指出这样一个事实,就是上级国家机关往往对于企业管得过多、过死,妨碍了企业应有的主动性和机动性,使工作受到不应有的损失。应当保证企业在国家统一领导和统一计划下,在计划管理、财务管理、干部管理、职工调配、福利设施等方面,有适当的自治权利。大跃进使许多经济管理权限下放到地方。由于国家没有采取相应
6、的管理措施。造成全国增加2500万人和多支出几十亿工资的后果《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4年7月5日八届八次全国人大常委会上以121票赞成,1票反对,3票弃权,1人未按表决器的表决结果得以通过。1995年1月1日实施二、劳动法的调整对象一、劳动关系所谓劳动关系,即人们在从事劳动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在我国,劳动关系具体表现为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个体经济组织之间发生的关系。作为劳动法调整对象的劳动关系的特征二、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1.劳动行政关系2.劳动服务关系3.劳动争议处理关系劳动行政
7、关系(前:促进就业;中:劳动监察;后:社会保险)国家机关用人单位劳动者工会个别劳动关系集体劳动关系案例:甲找到瓦匠乙要重新盖房,砌围墙。甲说:“家没人干活,又不能做饭,需要多少料你去买,最后花多少钱你结算。”乙说:“人我给你找,来一个大工你给大工钱,来一个小工你约小工钱,材料我去买花多少钱你拿多少钱。”乙找到丙,丁等人一起施工,丙在其告知它人躲开后,在施工中崩飞的铁屑飞丁的眼内,致使一眼球因穿透性伤而摘除。经法医鉴定,丁的身体伤残等级为五级。关于盖房甲按日计工,工钱由乙统一和甲结算,由乙统一计工发给其它的人。甲先后给过乙三笔钱,
8、分别在干活期间和干活完后,但哪次为料钱、工钱、饭钱,均无证据。乙没有施工许可证、资质证明和营业执照。在本案中,甲与乙之间到底是否劳动关系?三、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1、两者产生的依据不同。劳动关系是基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生产要素的结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