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

ID:26020565

大小:56.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24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_第1页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_第2页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_第3页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_第4页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导论近期劳动与社会保障焦点问题:1养老保险并轨;2延迟退休年龄;3老龄化与社会会养老方式改革;4计划生育与家庭养老扶助;5医疗保险改革;6重特大疾病医疗补偿;7劳务派遣;8收入分配改革;9最低工标准调整;10工资立法;11户籍制度改革与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完善;12民间“收养院”拷问社会福利制度第一章一、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的社会法本质社会法是国家为保障公民社会利益,通过加强社会生活干预而产生的一种立法社会法的基本原则:保护弱者;倾斜立法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是典型的社会法:1.都以社会

2、利益为本位;2以社会公平为其价值追求;3以强制性为实施手段;二、劳动法及其调整对象、体系、内容: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名称。就“行为”而言,劳动法是有关“劳动”的法律;就“行为人”而言,劳动法是关系“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法律就“法律关系”而言,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劳动关系的特征;劳动法所调整的劳动关系范围;不纳入调整范围的劳动关系三、小结:劳动法的调整对象主要是劳动关系,但并非所有劳动关系都在劳动法的调整范围内;劳动关系是劳动法调整的主要对

3、象,但劳动法又不仅仅调整劳动关系;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特征:发生在劳动者、用人单位、劳动关系相关人相互之间;以实现劳动关系为目的;四、劳动法体系:基本法、单项法、行政法规、规章、地方性法规劳动法律关系: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在实现社会劳动过程中,依据劳动法律法规所形成的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关系。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1.劳动者:指依据劳动法律和劳动合同,在用人单位从事体力或脑力劳动并获取劳动报酬的自然人;——年龄条件+劳动能力条件劳动者的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2.用人单位:指依法招用和管

4、理劳动者,并对劳动者承担相关义务者;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劳动者权利、义务用人单位的权利:录用职工、组织劳动、分配劳动报酬、执行劳动纪律、决定劳动法律关系的存续;用人单位的义务: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五、社会保障法及其调整对象社会保障(定义、特征、内容)社会保障法特征:广泛的社会性(主要特征);严格的法定性;较高的立法技术性;社会保障法的调整对象——社会保障关系特征:产生于法律规定的社会保障活动过程中;主体众多;是一种以人身关系为

5、基础的财产关系;围绕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支付、运营和监督而建立;社会保障关系分类六、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的关系:联系:二者都是以国家干预为手段,都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二者都属于社会法中最相临近的调整范畴;二者都是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问题;二者在调整关系时有交叉;区别:调整对象不同:劳动法是劳动关系和劳动合同关系;社会保障法是社会保障关系。主体不同:劳动法主体有劳动者、用人单位和劳动关系相关人;社会保障法主体包括国家、用人单位、社会机构和公民;目的不同:劳动法的目的是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及协调劳动

6、关系;社会保障法的目的是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并不断提高其生活水平。第二章促进就业制度一、《就业促进法》解读;1.要求政府密切关注劳动就业问题;2.要求政府对劳动就业予以财政支撑;3.为劳动者提供平等就业机会和公平就业条件,反对就业歧视4.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地想城市异地转移就业创造条件5.要求政府建立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加强对劳动就业的管理和服务6.加强对就业中介机构的管理,坚决纠正职业中介机构的违法行为7.设立失业预警机制,保障社会的安定团结8.依法发展职业教育,鼓励开展职业培训,增强劳动者就业

7、和创业能力9.建立健全就业援助制度,加强基层就业援助服务工作10.加强监督检查,严格追究违反就业促进法的法律责任二、劳动就业概念:1、充分就业2、不充分就业前提:劳动者劳动权利能力和啦哦哦的那个行为能力劳动者本人有就业愿望原则:国家促进就业原则公平就业原则:就业机会均等——应招机会均等(平等的就业机会);录用标准平等(公平的就业条件)妇女与男子的就业权利平等照顾特殊群体人员就业(残疾人、退役军人、少数民族人员)禁止就业歧视原则意义:谋生并取得发展的手段;发挥才能并且贡献社会的途径;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

8、条件NOTE:禁止录用童工(未成年人—未成年工——童工)使用童工的禁止性规定:禁止招用‘禁止为其介绍就业;禁止开业;不得允许其被招用违反规定者的法律责任招用未满16周岁未成年人的规定三、就业促进制度体系1.就业促进的政策、方针:就业促进法规定,“国家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劳动者的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多渠道扩大就业”促进就业的措施:劳动法的规定:以经济和社会发展作为扩大就业的基础把产业政策与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