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作文应急法——推陈出新用教材

考场作文应急法——推陈出新用教材

ID:21975844

大小:2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6

考场作文应急法——推陈出新用教材_第1页
考场作文应急法——推陈出新用教材_第2页
考场作文应急法——推陈出新用教材_第3页
考场作文应急法——推陈出新用教材_第4页
考场作文应急法——推陈出新用教材_第5页
资源描述:

《考场作文应急法——推陈出新用教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考场作文应急法——推陈出新用教材考场作文应急法——推陈出新用教材考场作文应急法——推陈出新用教材考场作文应急法——推陈出新用教材黄小娟  无论是平时的限时作文训练还是考场作文,由于时间有限,往往使人情绪紧张。一紧张,思路就不顺畅,本来平时积累就不多,这时就更觉头脑空空,无话可写了。在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种限时作文应急方法,即推陈出新用教材。语文教材历来以精选的名家名篇、优秀时文为主体,它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和精妙的写作方法。近几年的高考就有许多考生借用教材,通过适当的技巧作相应的辅写,使文章“出新”,获得了相应的分数,不少还得了满分。这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标题是

2、文章的眼睛。新颖特别的标题在众多平淡无奇的标题中必能吸引评卷老师的目光。教材中很多课文标题很具特色,可以拿来改装一下,仿用或化用为所写文章的标题。例如有学生给话题作文“亲情”拟标题时仿用“为了忘却的记念”拟出了“为了铭记的纪念”这个题目;有学生给话题作文“竞争”拟标题时,拟出了“为了成功的失败”,分明也是化用“为了忘却的记念”而来的,很是耐人寻味。  不仅教材的标题可借鉴为题目,就是教材中的一些语句也能拿来活用作为题目。例如,一学生写话题作文“关注生活”就拟了“让头脑风暴来得更猛烈些吧!”的题目,显然是活用课文《海燕》中“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而成的。  文章题目总

3、是追求“美”的。所以教材中的诗词更是拟题的一个“宝库”。有学生为话题作文“回顾”拟出了“遥想当年”的题目,删了“公瑾”两字就概括了全文的中心内容。2000年全国高考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作文,一优秀作文以“横看成林侧成峰”为题,一字之别,含义颇深。2004年广东高考一考生拟题为“楼内无知己,比邻若天涯”,题目是对王勃诗句的活用,又是那么中肯地扣紧了话题。除了仿用、化用、活用教材中的文题和语句拟题外,还可以直接用教材中的名句为题。如2004年福建卷一优秀作文拟题“天涯何处无芳草”,同年江苏两优秀作文题目分别为“一江春水向东流”和“昨夜星辰昨夜风”,这三题都是原诗句的

4、直接运用,却又都那么有韵味。最妙的要算2004年浙江卷作文“人文素养与发展”一优秀作文的题目了。作者用了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小令的四句诗作为文章的小标题结构全文:借“枯藤老树昏鸦”写森林惨遭浩劫,借“小桥流水人家”写河水遭到严重污染,借“古道西风瘦马”写草原被大面积破坏,借“断肠人在天涯”写人类对破坏环境的忏悔。真是奇妙而富有新意,充分展现了小作者的才情。  高考作文对“创新”的要求有一项是“构思精巧”,为此我们可以模仿语文教材一些课文所具有的独特构思,根据作文要求写自己的文章。这种不露痕迹的模仿也经常能博得评卷老师的青睐。例如一篇高考优秀作文模仿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

5、屋》中雪地捕鸟的描写,紧扣住“趣”,特别是套用了文章好几个动词,描述了自己小时候和伙伴们在自家屋后一块平地跳牛皮筋、“老鹰抓小鸡”、“斗鸡”、“荡秋千”等游戏的过程,备受阅卷老师的赏识。同样有一考场作文,写“我”星期天回家,母亲为“我”忙前忙后,“我”却心安理得地看着电视。母亲催了“我”几次回校,“我”都懒得动窝。最后实在太晚了,“我”抓起书包就往外跑,母亲却叫住我,执意要为“我”钉上一颗要掉的钮扣。“我”又急又烦又无奈。可就在母亲为“我”低头咬断线头的一刹那,“我”却突然看到了母亲的白发和粗糙的手指,“我”的心像被剜了一刀,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这篇文章写的是自己的事,但

6、其思路,就连细节无不看出是借鉴了朱自清的《背影》。这也是一篇很难得的考场佳作。  作文的创新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一篇质量上乘的作文其外部形式也往往是新鲜的。模仿语文教材的独特构思还可以反映在形式的选择上。近几年的高考优秀作文证明,绝大多数满分佳作都在文体形式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具有独特的创造性。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爱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中学课本有《屈原列传》《湘夫人》,因此学生对他应该相当熟悉。但当我们看到2003年高考甘肃考生《吊屈原赋》的时候,还是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其文的巧妙之处在于,作者运用了教材中出现过又不常用但适合写屈原的“赋”这一

7、文体。此文被称作甘肃“历年来很好的文章”。2003年广东省高考优秀作文《武侯自责表》也运用了这种方法,使得内容和形式两者相得益彰。  作文中的材料创新一是指材料新颖,二是指运用新巧。我们借用教材老题材通过巧妙的技巧依然能写出新意,这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可以说是屡试不爽。翻新老题材使文章出新大致有以下三种方法:   1.摘取事例,服务新旨  借用课文中某些人物或事件揭示新的话题主旨或表达自己的见解,不失为一种取材的好办法。这样的作文不仅不旧反而往往因为有真正的厚度而获得好评。例如2002年高考优秀作文《永恒的选择》,作者选取了基本上来自课本的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