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954182
大小:6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5
《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人文底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人文底蕴一一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角教育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宂成果呈现了我国学生全而发展需求的整合,与我国传统文化相呼应,将人文底蕴排在首位,可见其重要性。人文底蕴是我们内心蕴藏的人类文化中的先进和核心部分的才智和见识,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理解,包括对其内情、底细的洞察及其内涵的理解,是推动我们健康持续发展的精神原动力、支撑言行的综合体。其中的“人文”决定着人的精神走向,“底蕴”指出了人的才智与见识是带有内敛和隐含特点的。人文底蕴的不断积淀与丰富,可以提升人的品位和气质。有人文底蕴的人,心智豁达、情感纯净、意志经得起磨砺。拥有丰厚人文底蕴的人是一
2、个大写的人、舒展的人,是内心容有大爱的人。自2017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到今年“两会”上“中华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直指人文的词语己成为代表们履职建言的重要关键词。在“文化丢失”的热议中我们看到了中华文脉延续的重要性。要增强我国学生的人文底蕴,必须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它是我国人文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华文脉延续过程中必须重视的、可以口传心授、世代相传、活态流变的文化宝藏,是人类宝贵的智慧和精神血脉,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与学校教
3、育深度结合,融入学牛.人文底蕴培养,使其丰宮的资源与多重价值等属性与素质教育的客观需求和平台建设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这对延续中华文脉、提升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促进教育革新有重要意义。一、人文底蕴的缘起2016年9月教育部公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括个人、社会、国家三个方面,整合了学生全面发展的各个要求,呼应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治学、修身与济世,表现出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对于构建核心素养与培养在核心素养基础上的科学素养的重要性。尤其是排在其首位的人文底蕴,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1、传统文化中的修身养性我国传统文化包含丰富的修身养性的思想观点,重
4、视对学生进行伦理道德教育、人文与历史知识传授、文字表达能力培养等。在培养学生人文底蕴时,理应继承与延续我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中这些独具特色且仍富有现代价值的内容。首先,仁民爱物的精神。引导学生通过扩充仁爱之心并践行忠恕之道,建立“人我一体”“物我一体”的信念,使学生认识到自我在社会及宇宙中的地位和责任,激发“自强不息”的使命感和“仁民爱物”的社会责任感,最终养成自强不息、爱人如己、奉献社会的道德品质,形成心怀天下的责任心、和而不同的包容心、守望相助的友善心、推己及人的同理心,使学生能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其次,人格修养、诚信自律的精神。使学生自幼认识到自
5、私自利、损人利己的思想和行为是可耻的,不断强化学生“见利思义”“重义轻利”的道德观念,做到能不为利益所动,明辨是非、坚持正义,养成行己有耻、明辨是非、见义勇为的道德品格,自觉维护伦理道义和社会正义。大力提倡“诚信”精神,不断培养学生自我反省的能力,强化学生道德自律观念,引导学生善于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严格做到真诚不欺、诚实守信,确保维持个体的正常人际交往和社会的正常运转。最后,文化修养。重视学生的人文历史知识和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系统掌握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文学与艺术知识,具备人文精神和一定的艺术修养,能够初步从事人文历史研宄。重视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需要着力培养学生的
6、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进行准确、流畅、清晰的口头与书面表达,与人进行有效的语言沟通与交流。2、传统文化中的优良传统中华传统文化中有关人的远大理想、人格塑造以及品德修养的学问是学生人文底蕴培养的重点。传统文化的内容极其丰富,乜括传统文化思想、艺术与民俗等。其中先进的文化思想,特别是传承至今的理念精粹,蕴含了诸多对人才培养和教育的思考启示。我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中毡含的丰富思想和优良传统,为学生人文底蕴的培养提供了重要借鉴。培养学生人文底蕴需要汲取我国延传下来的文化与教育中的精华。中华民族文化悠久源远,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多年的积累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社会的发展与人民
7、的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念精粹对培养学生人文底蕴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学生个人的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培养学生人文底蕴来源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应该筛选出其中最为优秀,并被广泛认可与传承的思想品德和重要能力,让其在培养学生人文底蕴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不应仅依靠中平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对于不同学生不同时期的发展动态也要进行分析,并对分析结果进行证实。在运用科学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建立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推动中华文化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