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948327
大小:5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5
《儿童茶碱的合理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儿童茶碱的合理应用 【】茶碱作为有效的平喘药物在临床应用大约已60多年。特别近20多年对该药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的深入研究及药物分析检测技术在临床的应用,使其疗效大大提高。本文仅就(氨)茶碱在儿童合理应用方面作一综述。 【关键词】茶碱;合理应用;血药浓度;毒副作用;相互作用 碱作为平喘药应用于临床已60余年,但由于茶碱类药物的有效剂量与中毒量很接近,临床医生多不取用。因此随着吸入β受体兴奋剂和皮质激素等新的平喘药不断增加,茶碱类药物的应用曾一度有减少趋势。近年来药代动力学的深入研究,发现茶碱除了支气管舒张作用外还有一些另一些作用,如抗炎作用和免疫调节作用等,使该药的科学应用有了理
2、论依据,疗效明显提高。所以至今茶碱类物仍然是治疗小儿哮喘常用的,最便宜和有效的药物。现就此简要综述如下。 1应用茶碱类药的指征 (1)急性哮喘及哮喘持续状态:静脉一次给负荷量氨茶碱.可见症状迅速改善,以后酌情继用维持量。如配合应用β兴奋剂疗效更好。 (2)慢性哮喘:长期适量(有效浓度低限)可使症状缓解,并能减少β兴奋剂和激素的应用。 (3)夜间发作型哮喘:用缓释茶碱能降低夜间支气管痉挛和气道等反应。比长效β激动剂(维持8小时)吸入效果好。 (4)哮喘伴有上呼吸道感染时.常有气道分泌过盛.诱发支气管痉挛。给予茶碱可抑制支气管痉挛.减轻哮喘症状。 (5)咳嗽变应性哮喘(过敏性
3、咳嗽).口服茶碱后咳嗽才能被控制。 2有效血药浓度及影响因素 小儿对茶碱类药的代谢与成人明显不同。半衰期比成人短,而清除率比成人高,因此用药间隔时间比成人短,用药量数成人大,才能维持有效血药浓度。最适浓度在10mg-20mg/L,此时扩张支气管效果好,毒副作用最小。氨茶碱半衰期个人差异较大,据报道6个月到16岁哮喘儿,半衰期1.9小时~14.1小时。半衰期随年龄增加而延长,儿童平均4小时~5小时,因此用药次数应由每日3次改为每6小时一次。最好结合血药浓度监测,采用个体化给药。 茶碱半衰期可受到很多因素影响:A.延长半衰期的药物:西米替丁、红霉素、氯霉素、螺旋霉素、林可霉素及喹诺
4、酮和磺胺等。据药代动力学监测,【1】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使茶碱的清除率降低,而使其血中峰值浓度增高。均能使茶碱清除率明显降低,半衰期延长,使茶碱血浓度升高。新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麦迪霉素也能使茶碱浓度升高,且与茶碱相互作用的强度大于红霉素,故联用时将茶碱剂量减少1/3。与西米替丁合用茶碱量应减少30%。磺胺可使茶碱血浓度增高一倍。B.增加茶碱排泄和破坏的药:利福平、苯巴比妥、苯妥因钠等。能对抗茶碱的药:贝它洛克、心得安和安定。 3药物剂量及用药方法 一般口服给药,普通氨茶碱片剂,每次4mg~6mg/kg,每6小时一次,可使血浓度达10mg~20mg/L,保持24小时有效的治疗水平。如
5、果疗效不佳,以三天间隔酌情逐渐将每日服药量增加,【2】儿童氨茶碱毒性大,有效血药浓度范围窄10~20mg/L。同时注意观察其毒副反应。对危重病例,每次5mg~6mg/kg,以葡萄糖稀释后30分钟内静滴(若静注,必须15分钟以上)。然后以每小时0.9mg/kg维持,总量不超过24mg/(kg·d)。如果来诊前24小时内用过茶碱类药,应酌情减量。 给首剂量的1/2或1/3。对慢性哮喘,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观察3天,若患儿能耐受即加量,最后维持量需血药浓度测定来决定。1岁以上小儿开始给药量为每日1-2mg/kg.1岁以内婴儿可按公式(0.2×周数q-5)mg/(kg·d),长期用药儿童
6、每日不超过16mg/kg,一般比较安全,若无副作用发生,应稳定服药.并至少6个月或12个月测一次血清茶碱浓度,若服药期间发生副作用,应立即停药,测定血药浓度。缓释茶碱片血浓度波动小,维持时间长,安全有效,用量与普通片剂同,将每天总量分为2次.间隔12小时。新型长效茶碱缓释片,只需每晚用药一次。 4茶碱的毒副作用 茶碱的毒副反应与血药浓度有关,当浓度>20mg/L。时,即会出现副反应,轻者有胃肠道反应及兴奋,重者烦躁、心慌甚至心律失常.惊厥或猝死。多由于用量过大中毒致死。也有个别人即是血浓度正常,也会出现咖啡因样反应,轻度恶心和兴奋.此时可改用其它平喘药。 茶碱中毒的治疗:停药,
7、清除残留药物,对症治疗。酌情洗胃、导泻、服用活性炭,同时静脉输液加速茶碱清除。用新斯的明0.5mg~1mg,肌肉注射,20~30分钟1次。如有惊厥可静脉注射安定5mg~10mg控制症状解除茶碱过量。 5药物的相互作用 (1)与β
8、受体激动剂合用:平喘作用明显增强.但副作用也有所增加,若两药小剂量合用,疗效好又安全。 (2)与麻黄素合用,中毒机会明显增加,疗效并不高于两药单用。 (3)与异丙嗪合用:呈协同作用,疗效增加,不良反应相应减轻,维持时间长。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