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947507
大小:5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5
《多种评改方式促进作文能力提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多种评改方式促进作文能力提高[]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批改作文,学生看评语”的现象。我们常常看到有的学生写完作文后,长嘘一口气,然后把作文本一合,自以为大功告成;或在作文本下发以后,急忙翻看一下分数,匆匆看看老师写的批语,就一切了事。这样,学生不仅得不到修改、推敲方面的锻炼,还会错误地认为修改作文是教师的事,养成写完了事的不良习惯,这对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极为不利。 [关键词]作文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作文训练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是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训练,对中年级提出:“能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子”、“学习从内容、此举、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对高年级提出
2、:“能初步修改自己的作文”。高年级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近一半的作文题目明确要求学生作文写成后要进行认真修改。可见,放手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培养学生的修改能力,是当前作文教学中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只有改革教师“一统天下”的作文批改模式,放手让学生自己改文,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把作文批改看成是份内的事,让他们在作文批改中动脑、动手,提高作文素质。 一、上好作文讲评课,以评促改 讲评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培养学生良好动机的心理过程,是锤炼学生作文思维品质的过程,是发展学生内部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过程,是不断提高写作效率的过程 1.讲评目标少而精 作文讲评课目标制定要少
3、而精,切忌面面俱到,多而杂。这样有利于学生修改自己作文时目标明确,从而提高修改效果。目标可根据年级不同,班级学生情况不同确定,可围绕此次作文的训练目标制定,也可围绕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通病进行确定。如高年级学生习作中语句毛病较少,但选择的事件多数欠典型,讲评课可以此为目标,出示优秀的范文,让学生模仿。 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作文讲评不能只是“教师讲,学生听”,而应该是师生共评。无论是品味作文的精华,还是分析作文的得失,或者是推敲有疑义的词句,教师都不能简单地把结论灌输给学生,要让学生自己品出味道来,看出得失来,推敲出结果来,促进学生修改能力的提高。 3.优秀生重点“评”
4、 根据因材施教原则,在作文评改上,应根据学生作文的差异,有所区别,侧重对待。优秀生应以“评”为主,这是因为一则优秀生作文有了一定的基础,需要锦上添花。教师应在文章的立意、结构等写作方法这些有一定难度的方面提高要求,给予指导。二则优秀生的习作也可作为范文在全班起到示范的作用。 二、突出学生主体,多种形式批改 现实中,大多数教师没能很好地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批改常由自己一人完成。结果,教师天天忙于批改作文,学生却视而不见,收效甚微。其实,学生才是作文批改的主体,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从而提高作文素质。 1.教师批,学生改 “教
5、师批”是指教师在认真阅读学生作文的过程中,发现需要修改之处做上各种符号或加以眉批,发现妙词佳句加以鼓励。学生最初没有任何的修改知识和修改能力,教师的批改给了学生一个很好的示范,起到了主导作用。批改中不仅有批语的示范,更重要的是在修改符号,遣词造句等方面给了学生具体的,实实在在的榜样,为学生的独立修改奠定基础。“学生改”是指学生根据教师指导细心体会教师所画的符号,所加的眉批,根据教师做的批注认真地加以修改。 2.同伴互批互改 教师可让学生自由找伴,互相修改,取长补短,主要有学生同桌互改、优生互改、差生互改、优差生互改、一人读大家改的方式。通过学生之间的改改画画,圈圈点点
6、,并带有鼓励性的小评语,使学生潜移默化学到了他人的习作方法,提高了分析、判断和口语表达能力,实现人与人之间信息的双向交流,避免了教师的单项灌输,使学生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增强了他们习作的自信心,为以后自己修改做好了准备。 3.学生自批自改 众所周知,学生能够独立的修改自己的文章,才是作文评改训练的最终目的。通过互改,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修改作文的能力,正跃跃欲试,都想急于“露一手”,想亲自“摘个果子吃”,教师应该抓住这一极好时机,让学生进行自批自改。在这一过程,要求学生遵循“多读”的原则,叶圣陶先生说:“文章写完之后,最好是念一两遍……要念起来上口,听起来顺耳。”作文
7、写完后,先轻声读一两遍,统观全文,边读边思考;接着逐句逐段的细读,边读边加批注,边读边改;改好后再进行复查,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三、激发兴趣,重视评价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信心是最强的动力。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修改的乐趣,要让学生明白修改的重要性。对于学生的修改,教师不能听之任之,应及时评价。评价到位及时,有利于激发兴趣,提高效果。 总之,作文的评改具有很强的科学性、趣味性、艺术性、导向性。学生评改作文的过程是教师、学生、习作内容三者之间的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是参与活动的主体。只有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地、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