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指导性意见(定稿)

2013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指导性意见(定稿)

ID:21938937

大小:221.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0-25

2013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指导性意见(定稿)_第1页
2013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指导性意见(定稿)_第2页
2013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指导性意见(定稿)_第3页
2013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指导性意见(定稿)_第4页
2013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指导性意见(定稿)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3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指导性意见(定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河财政教【2013】73号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关于制订2013版本科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学校组织教学、规范教学环节、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纲领性文件,也是教学管理的重要依据。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决定制订2013版本科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现就该项工作提出以下指导意见。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立足于

2、学校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目标,遵循“打好扎实的理论基础、培养实践和创新能力、拓宽专业且反映学科特点”的原则,树立跨学科培养,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融入创新教育、创业教育、素质教育、绿色教育和终身教育的理念;以深化学分制为抓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运行机制,积极探索学分制下弹性学习制度和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尊重学生选择权,培养学生自我负责意识;积极探索分类招生、分流、分段、分模块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校人才培养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二、基本原则(一)整体优化原则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并重,贯彻少而精的原则,继续推行相近专业统一搭

3、建学科专业基础课平台的模式,整体优化课程体系。优化整合课程资源,加强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和合理衔接,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合理设计通识教育课程模块,建立通识教育课程管理体系;夯实专业基础,强化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进一步增加选修课比重。(二)深化学分制原则从招生入学、人才培养到毕业就业等各个环节通盘考虑,按学分制方案设计和运作教育教学工作全过程;以完善选课制为基础,努力创造条件为学生在选课程、选教师、选进程、选专业(方向)等方面提供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进一步完善导师制、学分计量制、学分绩点制、补考重修制等在内的学分制管理制度12;深化弹性学制改革。(三)体现学生主体原则扩

4、大选修课的类别和数量,在部分通识教育课和学科基础课推行分级教学,力求给学生更大的自主选择性;各门课程在总学时一定的情况下,大力降低课堂讲授学时,留出时间用于在教师的指导、辅导或引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研习),从以单纯教师讲授为主逐步过渡到以研讨式、合作式、问题式、课题式等教学方式为主的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四)加强实践教学原则加强实验、实习、社会调查、毕业论文(设计)和课外教学活动等实践教学环节,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在实验课程设置与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设计上形成专业特色,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五)符合时代要求原则教学内容改革和人才

5、培养应当体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建立面向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教育体系,在系统开设选修课的基础上,改革课程内容,将绿色理念和生态文明内涵融入专业课教学;互联网时代要充分考虑网络对广告学、金融学、市场营销等专业人才培养的影响,需设置新课的设置课程,不需要设置新课的可调整课程教学内容,融入网络方面的内容;经济、管理等非法学类专业除开设法律基础、经济法概论外,应至少开设一门与本专业相关性强的法律课程,强化特色人才培养。三、学制与学分(一)学制基本学制为4年,学生在校修读年限原则上为3-6年。(二)学分1.教学周数学校实行春、秋两学期制,每学期平均19周,其中授课1

6、6周,考试1周,集中实践环节2周。部分实践教学环节可以根据各学科专业实际,利用寒暑假等时间灵活安排。教学任务安排应循序渐进、松紧有度、难易适中。2.学分计算(1)原则上理论课16学时折合1学分。原来的人才培养方案是18学时折合1学分,本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在各门课程学分不变的情况下,学时做相应调整,原则上按16的倍数安排课程学时:原来18学时的课调整为16学时,36学时的课调整为32学时,54学时的课调整为48学时,以此类推。12(2)实验教学课(包括课内实验、实训、上机)、课外实践课32学时折合1学分。(3)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各类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学年论文、课程

7、设计、社会实践等)每周计1学分。(4)不足一学期或每周学时数不固定的课程:学分值=课内总学时/16。(5)学分最小单位为0.5学分。3.总学分、总学时要求总学分控制在160-170学分以内,原则上人文社科类控制在165学分内,理工科类控制在170学分以内,课内教学(含课内实验)学分建议控制在135学分左右;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学分约25学分左右。课内总学时控制在2300-2500学时范围以内,原则上人文社科类控制在2400学时内,理工类控制在2500学时内。周学时控制在20-26学时范围内,合理分布各学期学时。四、课程设置课程设置采取平台与模块相结合的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