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行为、制度与日本泡沫经济的形成

企业行为、制度与日本泡沫经济的形成

ID:21925455

大小:52.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25

企业行为、制度与日本泡沫经济的形成_第1页
企业行为、制度与日本泡沫经济的形成_第2页
企业行为、制度与日本泡沫经济的形成_第3页
企业行为、制度与日本泡沫经济的形成_第4页
企业行为、制度与日本泡沫经济的形成_第5页
资源描述:

《企业行为、制度与日本泡沫经济的形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企业行为、制度与日本泡沬经济的形成、问题的提出对于日本泡沫经济的分析,不能只限于宏观视角,或简单地将其视为一种金融自由化的产物,而应深入到微观层次。在泡沫经济形成过程中,日本的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企业的经营行为和企业制度与泡沬经济的形成有什么内在联系?显然,这是一个更为复杂的问题。因为作为微观经济主体的企业,其行为是多方位的,它既作为一个独立的实体,以自身的利润最大化原则参与市场经济的运行,同时又受到经济环境与企业制度的影响和制约。因此我们首先要找到一个问题分析的切入点。在本文中我们是从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经营行为去寻找二者之

2、间联系的。我们的分析框架主要包括:(1>企业筹资方式的变化:企业偏好于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偏好于股票,还是债券。(2)企业在股市的投资策略:是长期投资为主,还是短期投资为主;是追求长期利益,还是短期利益。(3)日本特有的企业制度,尤其是企业间相互持股制度对日本的资本市场有什么重要影响。二、战后日本企业筹资方式的转变就企业的筹资方式而言,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内部利润留成的资本积累,二是包括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和公司债券在内的外部筹资。在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时期,企业的筹资方式是以银行贷款为中心的。因为在这一时期,从外部资本市场看,证券市场尚不

3、发达,增资发行的成本大、难度高,同时又受到企业自有资本和准备金规模小的限制,因此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难以筹集到大量的资金。而银行贷款则变得相对可行,手续简单、约束条件也少。尤其是企业集团内的主银行制度,使企业在银行的贷款变得更为简易可行,交易成本很小。总之,这一时期日本企业正处于设备投资旺盛、资金需求高速增长时期,资金需求的旺盛、自有资本积累少与证券市场的不发达决定了这一时期的日本企业只能选择银行借款为主的筹资方式。从表1可以看出,在1957—1974年之间主要企业的资金筹措结构中自有资金(内部资金)所占比例较低,仅在22.7_33.7%之间;股

4、票和公司债券的筹资比例逐年递减:股票比例为:1957-1959年12.0%、60—64年10.9%、65—69年3.6%、70—74年3.2%;而同期公司债的比例分别为:6.5%、7.0%、5.4%>5.1%;而银行借款的比例基本上是逐阶递增并占有很高的比重,1957—1974年间,四阶段所占比例分别为39.9%、33.35.8%和47.4%。1970s中后期,企业的筹资方式开始发生变化,由原来主要依靠银行借款的间接融资方式向银行借款、证券发行、自筹资金“三箭齐发”的筹资方式转变。与1970-1974年间相比,1975-1979年间银行借款由4

5、1.4%下降到23.3%>股票发行由8.3°%上升到10.4%>公司债券由5.1%上升到10.7%。而内部资金却由35.7%上升到49.2%。促使这一转变的直接原因有:(1>石油危机的冲击和减量经营的实施。197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的石油危机给日本经济以沉重的打击,物价暴涨、物质匮乏,迫使日本经济减速。日本政府一改长期实施的“紧财政松金融”的政策,转而实行严厉的金融紧缩政策一一官定利率提高、银行收紧,从而带动了民间银行利率的全面提高。这样,企业间接融资的成本提高,因而企业被迫放弃了高速扩大企业规模的战略,由原来规模经营战略转为压缩人、财、物需求

6、、追求效率的“减量经营”战略,企业在财务上的策略就是:压缩银行贷款、改善资本结构、提高自有资本比率、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2)股票市场的兴起和市价发行的普及。1970s中后期,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过剩资本的增加、股票市场口渐壮大、市价发行基本普及。这就开通了企业直接融资的渠道。同时银行贷款利率的提高也使企业在股市直接融资的成本比银行贷款低,从而使企业偏好于直接融资的筹资方式;(3)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企业设备投资的减少。1970S中后期石汕危机后,口本的产业结构开始发生转变,由原来厚重长大的重化工业开始向轻溥短小的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变。以微电子技术革

7、命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的兴起,使固定资本的投资大为减少,资金需求增加放慢企业能从容地选择自己的筹资方式。经过1970s的渐变后,1980s口本的筹资方式发生了急剧变化。其特点是:(1)银行借款比例急剧下降。由1975-1979年的23.3%下降到1980—1984年的15.6%,而1985—1988年更是降低到了3.2%;⑵内部资金比例的急剧上升。由1975-1979年的49.2%上升到1980—1984年的56.4%,1985—1988年进一步上升到了59.5%;(3)资本市场上的直接融资比例有了大幅度提高。到1980s中后期主要企业以发行股票

8、所筹资金已占到12.3°%的比例,债券也上升到了16.4%,二者总计为28.7%,仅1989年资本市场的直接筹资总额就达到了23万亿日元。可见直接融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