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套叠的护理

小儿肠套叠的护理

ID:21918151

大小:1.53 MB

页数:40页

时间:2018-10-20

小儿肠套叠的护理_第1页
小儿肠套叠的护理_第2页
小儿肠套叠的护理_第3页
小儿肠套叠的护理_第4页
小儿肠套叠的护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儿肠套叠的护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儿肠套叠的护理原玉娟学习目的了解肠套叠的定义肠套叠的发病原因肠套叠的临床表现肠套叠的诊断及治疗掌握术前术后护理定义肠套叠是指某段肠管及其相应的肠系膜套入邻近肠腔内引起的肠梗阻。本症状是婴儿期最常见的急腹症状之一。肠套叠的分类及发病率肠套叠分为急性肠套叠和慢性肠套叠两种。急性肠套叠是婴儿期一种特有疾病。1岁以内多见,占60%~65%,以4~10个月婴儿多见,2岁以后随着年龄增长发病逐年减少,5岁罕见。男女之比为2~3:1。四季常见,以春末夏初发病率最高。与此时期上呼吸道炎症和腺病毒感染较多有关。另一点多发生于营养状况良好,身体肥胖的小儿。慢性肠套叠是指病程延续在二周以上至几个月之久

2、的病例。一般多发于年长儿及成人。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饮食改变,对生后4~10个月,正是添加辅食及增加乳量的时期,也是肠套叠发病高峰期。回盲部解剖因素,婴儿期回盲部游动性大,回盲瓣过度肥厚,小肠系膜相对较长,加上该区淋巴组织丰富,受炎症或食物刺激后易引起充血、水肿、肥厚,肠蠕动已将回盲瓣向前推移,并牵拉肠管形成套叠。病因病毒感染,国内有报道肠套叠与肠道内腺病毒、轮状病毒感染有关。肠痉挛及自主神经失调,由于各种食物、炎症、腹泻、细菌或寄生虫毒素等刺激肠道产生痉挛,使肠蠕动功能节律紊乱或逆蠕动而引起肠套叠。遗传因素,近年来报道肠套叠有家族发病史。病理肠套叠的方向:一

3、般肠套叠是顺行的,与肠蠕动方向一致,肠套叠发生后,套入部随着肠蠕动不断推进,该段肠管及其肠系膜也一并套入鞘内,颈部紧束使之不能自动退出,逆行套叠极少见。肠套叠的构成头部套入部颈部鞘部简单肠套叠—绝大多数复套(整个简单的肠套叠套入远端肠管内)—少数病例肠套叠的病理类型:约50一60%约30%约10%特点:回盲瓣是头部特点:回肠是头部特点:复套,回肠套入回肠盲肠、阑尾套入结肠内穿过回盲瓣进入结肠后再套入结肠内较少见很少见极少见临床表现婴儿肠套叠小儿肠套叠分为婴儿肠套叠和儿童肠套叠,临床以前者多见。婴儿肠套叠的患者一般<2岁,常为肥胖健康儿,其症状多为原发性肠套叠,临床特点如下:1.阵发

4、性哭闹不安:突然哭吵、烦躁,阵发性15—30分钟,与肠蠕动相符合,因肠系膜被牵拉,套叠鞘部强烈收缩所致,占90%以上。其他疼痛表现:神萎、面色发白、痉挛2.呕吐:早期症状之一,发生率>90%。呕吐物早期为乳汁,稍后带有胆汁,晚期为粪质。3.便血:果酱色血便,发生率>80%,发生在疾病开始后8~12小时。4.肛门指诊:肛指检查对早期发现和帮助诊断有重要意义。5.腹部肿块:腊肠样包块,约70~80%,随疾病不同时期肿块位置发生改变,早期多位于右侧上腹部肝下,晚期沿结肠移至腹部左侧,最远可达直肠内。6.全身情况:面色苍白、精神萎靡、表情呆钝、嗜唾、高热、严重脱水、腹胀、休克等。儿童肠套叠

5、年龄越大,发病过程越缓慢,呈亚急性肠梗阻的症状。肠梗阻是不完全性,肠坏死发生较迟。症状不典型,有阵发性腹痛,腹块能明显触及,常无便血或发病数天后出现,约占40%,呕吐亦不多见。诊断1.根据肠套叠四大主要症状:阵发性腹痛、呕吐、便血、肠样肿块。一个或两个症状均要考虑该病,三个可确诊。2.对不明原因婴儿哭闹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早期便血尚未发生时可作直肠指检,观察指套上有无血便。辅助检查1.腹部超声:为首选检查方法,通过特征性影像协助临床确定诊断,并可通过监测水压灌肠复位肠套叠的全过程完成治疗。在横断面上显示“同心圆”或“靶环”征,纵切面呈“套筒”征。2.空气灌肠:用50-60mmHg(8

6、.0kPa)压力灌肠,气柱前端形成“杯口影”、“钳状阴影”或“葫芦状”“哑铃状”“球形”等。3.腹部CT和放射性核素消化道扫描检查:对临床怀疑继发性肠套叠患儿有一定参考价值,如消化道重复畸形和梅克尔憩室。鉴别诊断1.细菌性痢疾鉴别要点:多见于夏季,体温在早期即可达39℃以上,大便次数频繁,含大量粘液脓血(桃花脓),无腹块叩击。B型超声见不到肠套叠的典型影像。菌痢可引起肠套叠。2.急性坏死小肠炎鉴别要点:以腹泻为主,高热,呕吐频繁,腹胀明显,严重脱水,皮肤花纹和昏迷等休克症状。3.过敏性紫癜鉴别要点:有阵发性腹痛及呕吐,有腹泻或便血,呈暗红色,可叩击肿块。应注意出血性皮疹,膝及

7、踝关节肿痛,部分病例可有血尿。年龄较大儿童多见。25%腹型紫癜可伴发肠套叠,此时应作B超和空气灌肠协助检查。4.直肠脱垂鉴别要点:直肠脱垂时,可见肠粘膜延续肛门周围的皮肤;直肠脱垂无急腹症症状,多发生在用力排便和增加腹压时。5.蛔虫性肠梗阻鉴别要点:多见于幼儿及儿童,阵发性腹痛,可有呕、便蛔虫史;其腹部包块呈索状或面粉团样,压之可变形;临床很少有便血;腹部超声显示肠腔内蛔虫影像。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分为非手术治疗法和手术疗法两种。(一)非手术治疗法-空气灌肠复位法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