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基甸救国”到“人类再造”

从“基甸救国”到“人类再造”

ID:21903203

大小:64.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0-25

从“基甸救国”到“人类再造”_第1页
从“基甸救国”到“人类再造”_第2页
从“基甸救国”到“人类再造”_第3页
从“基甸救国”到“人类再造”_第4页
从“基甸救国”到“人类再造”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基甸救国”到“人类再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基甸救国”到“人类再造”侯仁之先生今年一百零一岁,自九十五岁开始,常住医院。  去探望侯仁之的人都会发现,在医院床上,侯仁之的身侧,摆放着一张母亲的大幅照片。其实,母亲在侯仁之十多岁时便已去世,母亲陪伴侯仁之的时间并不长,但他对母亲的深情,流连至今。  在童年和少年时代,来自母亲刘毓兰的爱护和独出心裁的教育,令侯仁之终生难忘。在侯仁之的记忆中,母亲的两件事最为特别。  一件是,她把庭院中两条砖砌的甬道比作两条铁路,一条是津浦线,一条是京汉线,要侯仁之和弟弟硕之各自负责清扫一条,看谁做得最好。这项活动不但诱发了孩子们进行劳动竞赛的兴趣,其中也隐含着对责任心与建设精神的培养

2、。  侯仁之常常回忆的另一件事是:“记得在我上中学的时候,有一天妈妈对我说:‘等到有那么一天,我能坐在课堂里最后一排的位子上来听你讲课,该是多么高兴啊!’遗憾的是,不久她便与世长辞了,妈妈没有看到这一天。”对侯仁之来说,做一名教师,也是在实现母亲的遗愿。侯仁之先生从教一生,并成为大家名师,此时百岁回首,不能不涌起对母恩的怀念与报答。  侯仁之先生对于母亲的深切缅怀,也令我们再次关注先生的早年生活。细想先生的早年,却又有新的感触;先生与基督教的关系,便是其中之一。  先生早年生活的河北省枣强县肖张镇,是英国伦敦传教会设在中国内地的中心之一,建有基督教会教堂一座、医院两处。教会

3、还创办男女学校各一处,其中的男子中学叫“抡才学校”,侯仁之的父亲侯天成(字佑忱)就在这所学校教书。侯天成青年时曾就读于河北通州潞河书院(一八六七年美国基督教公理会创建),毕业后将家从山东恩县搬到了肖张镇。  侯仁之出生于受基督教文化影响的家庭,又长期在教会学校中学习,基督教文化对于青年侯仁之有深刻影响,关于这个问题,不必回避。  侯仁之清楚地记得,母亲为孩子们准备了不少课外读物,特别是订阅了一种叫作《福幼报》的儿童刊物。许多课外读物以及《福幼报》都是由上海的“广学会”出版的,那是西方基督教会在中国所创办的出版机构。除了这些读物,母亲还常常讲一些《圣经》里的故事。可以说,基督

4、教文化,是侯仁之人生当中最早的、最重要的一种知识资源,他早期的许多人生理念、道德情感、思想表述,都离不开基督教的精神气质与词汇概念。最典型的一个例子是他的《基甸救国》的写作。  在母亲的教诲下,侯仁之从小便勤于写作,从书信开始,用笔不辍。初中毕业时,母亲不幸去世,侯仁之按捺不住悲伤的情感,写出了剧本《基甸救国》。基甸救国本是一段有名的《圣经》故事,最初是听母亲讲述的。这段少年英雄故事显然在侯仁之心中扎了根,当他自己情绪涌动,急于抒发时,便采用了这份情感与道德的“材料”。基甸救国故事颂扬了救国的勇气和责任,而这种勇气与责任又与对母亲的感情相联系。这里我们看到侯仁之所感受的母爱

5、的内涵。  侯仁之读书的德州博文中学、济南齐鲁大学附属高中、通县潞河中学都是教会学校。后来上大学,来到燕京大学,仍然是教会学校。  在燕京大学,侯仁之对于教会组织的活动依然是常常参加的。据吴荔明(梁启超外孙女)老师回忆,她年幼时生活在燕园,觉得主日学的活动好玩,便经常去。在她的印象里,每次在那里都会见到侯仁之。  燕京大学校园里还有一项教会活动形式,叫团契。团契是燕京大学以基督教徒为核心的一个团体,教职员学生自由参加,而以学生为多,为的是便于向学生宣传基督教。“朝会”是每周拿出四天的上午,在第一堂课与第二堂课之间,举行一个为时很短的小会,由参加团契的师生轮流发言。对于团契的

6、活动,侯仁之也是时常参加的。  一九三七年秋天,作为研究生的侯仁之根据自己在团契“朝会”上的发言写成了一个小册子,题目叫《基督教与人类之再造》。那是当时担任团契主席的赵紫宸(燕京大学宗教学院院长)向侯仁之的约稿。这本小册子印出后,便在师生中流传。转过年来的一天,侯仁之在校园里遇到校长司徒雷登,他对侯仁之说,他看到了这本小册子,以为很好。据侯先生自己回忆,当时他的思想兴奋点是受了英国作家威尔斯的改良主义的影响,影响主要来自两本书,《世界史纲》与《人类的工作、财富与幸福》。其中《世界史纲》一书,从人类大同和世界进步的角度讲述整个人类文明史,坚信世界固有通塞,而必在进步中。对侯仁

7、之先生今年一百零一岁,自九十五岁开始,常住医院。  去探望侯仁之的人都会发现,在医院床上,侯仁之的身侧,摆放着一张母亲的大幅照片。其实,母亲在侯仁之十多岁时便已去世,母亲陪伴侯仁之的时间并不长,但他对母亲的深情,流连至今。  在童年和少年时代,来自母亲刘毓兰的爱护和独出心裁的教育,令侯仁之终生难忘。在侯仁之的记忆中,母亲的两件事最为特别。  一件是,她把庭院中两条砖砌的甬道比作两条铁路,一条是津浦线,一条是京汉线,要侯仁之和弟弟硕之各自负责清扫一条,看谁做得最好。这项活动不但诱发了孩子们进行劳动竞赛的兴趣,其中也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