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信息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理论研究述评

关于信息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理论研究述评

ID:21901731

大小:57.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5

关于信息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理论研究述评 _第1页
关于信息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理论研究述评 _第2页
关于信息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理论研究述评 _第3页
关于信息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理论研究述评 _第4页
关于信息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理论研究述评 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信息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理论研究述评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信息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理论研究述评关于信息化的内涵和外延,学术界阐释得比较多,综合性诊释为“信息化就是指在国家宏观信息政策指导下,通过信息技术开发、信息产业的发展、信息人才的配置,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以满足全社会的信息需求,从而加速社会各个领域的信息化发展进程。而关于信息化进程的科学测度,国内外已经有相当多的理论研究。本文拟从信息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的角度,对这些理论进行分类阐释。  1信息经济理论基础之上的信息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信息经济理论指将信息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和其他生产要素一样,主要研究信息这种资源的选择和配置。主要侧重于宏观经济领

2、域信息经济问题的研究,包括信息产业和信息产品的特征,它们在整个产业中所占的比重以及信息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信息活动的经济机制和经济规律,与信息商品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全过程有关的经济关系,影响信息活动和信息经济效益的因素,信息作为生产要素的特征、功能以及对经济系统的作用条件和作用规律等。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信息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主要是从经济(学)范畴出发,以信息经济作为对象的宏观计量。以马克卢普、波拉特等人的工作为代表,美国、加拿大、法国、日本、芬兰等DECD九国以及泰国、新加坡、韩国等曾利用此法进行过测度,并根据结果,提出了发展战略,制定了

3、产业政策。  1.1波拉特法最早开始信息产业测评理论与方法研究的是美国学者马克卢普,他于1962年设计了一套测评信息产业的指标体系与方法。1977年,波拉特在他的9卷巨著《信息经济:定义和测量》中,提出了第四次产业的论点,并在马克卢普开创的有关知识产业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该模型,又叫信息经济法。波拉特法从经济学角度,对信息产业运行机制进行研究,考察信息经济在国民生产总值GNP中所占的比例。其基本理论是:首先,将信息产业与农业、工业、服务业并列,称为第四产业。其次,根据信息活动的情况将国民经济信息部门划分为一级信息部门和二级信息部门。一级信息部门

4、是向市场提供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企业,其产值的侧度可采用测度国民生产总值的一般方法,比如最终需求法和增值法,数据是美国商业部分析局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二级信息部门主要指为内部消费而创造信息服务的政府或非信息企业,其产值由该部门中信息劳动者的收人和信息资本的折扣构成,采用了美国劳动统计局的“产业一职业结构矩阵”和美国经济分析局的“产业一资本流通矩阵”两个数据库。  1.2厄斯的经济一信息活动相关分析方法。厄斯的方法,主要是对49个变量作相关分析,衡量每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与其信息活动水平的相关性,然后确定以三个主要因子来衡量每个国家的信息活动

5、水平。这三个因子是文字传播总量(.I.Menou提出的一种测度方法。1980年11月完成第一阶段工作,1982年11月发表最终报告。IUP模型是多变量、多层次的信息环境评估模型,包括反映一个国家信息基础结构和信息利用潜在能力的各种变量共达230个。其中,27%反映国家的基本条件,20%反映信息的需求和使用,53%反映信息资源和活动。这230个变量按结构和功能两大方面进行分组,产生出21个结构组和17个功能组,分别属于3个结构子集和6个功能子集。  2.5《国家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2001年7月我国信息产业部公布了《国家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它

6、由20项指标组成,主要根据国家信息化的体系结构,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信息X络建设、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与产业发展、信息化人才、信息政策法规和标准等六个方面概括反映出国家信息化水平。具体指标为:①每千人广播电视播出时间;②人均带宽拥有量;③人均通话次数;④长途光缆长度;⑤微波占有信道数;⑥卫星站点数;⑦每百人拥有主线数;⑧每千人有线电视台数;⑨每百万人互联X用户数;⑩每千人有计算机数;⑩每百户拥有电视机数;⑩X络资源数据库总容量;⑩电子商务交易额;⑩企业IT类固定投资占同期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⑩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⑩信息产业对GDP增

7、长的直接贡献率;⑩信息产业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占全国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总额的比重;⑩信息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占全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比重;⑩每千人中大学毕业生比重;④信息指数。  2.6中国国家统计局社会信息化水平统计测度指标体系国家统计局在其《中国信息能力报告》中,设计了一套力图全面客观地评价我国信息化水平的指标叫。测算方法为:先用功效系数对各指标原始数值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算出各指标的标准分,再运用综合评分法或主成分分析法算出总的信息化水平得分。该指标体系共分4级,有25个指标:①信息技术和信息设备应用能力:a.每千人拥有PC数;b.每千人拥有

8、传真机数;c.每百人拥有数;d.每千人拥有电视机数;e.每千人拥有收音机数;f.每万人接入因特X用户;g.每百万人互联X上X主机数;h.每平方公里光缆长度;i.每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