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888559
大小:36.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0-25
《教案精选:高二历史《王安石变法》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教案精选:高二历史《王安石变法》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高二历史《王安石变法》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高二历史《王安石变法》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高二历史《王安石变法》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 了解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一心三施”:王安石变法的设想与决心;为了改变积贫的局面,王安石等人制定和推行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为了改变积弱的局面,王安石等人制定和推行的一系列措施;变法在人才方面的管理措施; (2)王安石提出变法的社会背景和宋神宗能起用他的原因,理解
2、各项措施的具体内容和作用,以及科举制的建立、发展、改革与积极作用; (3)探究王安石变法时期的武将、神弓、花枪等图片、资料,说明变法措施的成效。 (4)对隋唐科举制与北宋改革科举制的内容进行比较,看发生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 (1)探究王安石的个人经历对他变法的影响,通过《清明上河图》进一步理解王安石变法的作用; (2)通过多媒体资料,再现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3)利用图表及图片资料比较隋唐科举制与北宋科举制的异同,以及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1)学习王安石博学多才,关心社会,洞察民情,富有革新精神; (2)王安石十分重视对中下级官员的提拔和任用,给他们发挥才干的机会,对今天干部的任用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3)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改革充满了阻力,过程是艰难的,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态度,改革才能成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王安石变法在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难点:宋神宗起用王安石的原因及王安石变法每一项措施所解决的问题;如何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关系。 【教学建议】 本课教材内容主要从四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
4、容:起用王安石、富国之法、强兵之法、取士之法,实际上可以看成是变法的前提(开始)和具体措施。 本节可以看成是变法的整个过程,“起用王安石”,可以看作是前提或开始,而后边三目就是变法的主要措施。在引导学生学习完第一目“起用王安石”后,可直接提问问题过渡到下一部分变法的主要措施。学生可分三组分别整理富国之法、强兵之法、取士之法三项内容,每组简单回答后教师适当做出总结,并就一些问题展开提问、讨论、补充资料、拓展延伸。 二、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利用教材的引言导入: 师:“河北民,生近二边长辛苦。家家养子学耕织
5、,输与官家事夷狄。今年大旱千里赤,州县仍催给河役。老小相携来就南,南人丰年自无食。悲愁白日天地昏,路旁过者无颜色。……” 这是王安石的一首小诗,你从王安石的这首诗中得到哪些启发? 生1:农民命运悲惨。 生2:宋朝“积弱”局面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师:对,面对社会危机,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变法运动。 由此进入新课的学习。 ★讲授新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一)起用王安石: 1、宋神宗起用王安石的原因: 三个要点: (1)统治集团危机四伏:庆历新政失败后,宋朝严重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
6、盾并未缓和,积贫积弱的局面仍在向前发展,统治集团感到危机四伏,因而要求改革的呼声在一度沉寂之后,很快又高涨起来。 (2)宋仁宗拒纳《言事书》:面对统治集团的危机,富有革新精神的王安石给宋仁宗呈送了长达万言的《言事书》,提出了变法主张,但没被采纳。 (3)宋神宗即位决定起用王安石:1068年,宋神宗即位。宋神宗希望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消除弊病,克服统治危机,决定起用王安石。 过渡:宋仁宗对王安石的《言事书》不感冒,那么是什么力量打动宋神宗起用王安石进行变法呢? 2、王安石的变法设想:《言事书》的变法主张及设想
7、 《言事书》(《万言书》)的主要内容包括: (1)朝廷面临内忧外患,财力穷困、风气日坏、法度不合先前三代之政,说明变法是事势要求; (2)庆历年间范仲淹主持的改革所以失败,在于人才不足,而真正合乎皇帝信赖的几乎没有; (3)当务之急在于培养有用的人才,这就要选择对象,而且要有一整套的教养之道,养廉之法,纪律约束,法律制裁,考察、赏罚的办法; (4)当今不能泛泛而学,需要根据国家的要求来培养文武兼能、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 (5)善于治理财政的,从未以开支不足为问题,主要应通其变,治财要有正确方法; (6)当
8、前朝政的严重问题是从中枢到地方都是奸吏充斥、狼狈为奸、官官相护、贤者受法律束缚而不肖者逍遥法外的情形必须改变,关键在于得到优秀人才放手使用。 3、宋神宗起用王安石变法的标志: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开始了更为全面的改革。 (二)王安石变法的措施:1、富国之法: (1)目的:改变积贫的局面,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关系,发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