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883477
大小:92.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10-25
《2015年广东中考说明文阅读专题练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九年级中考复习说明文专题练习说“屏”陈从周①“屏”,我们一般都称“屏风”,这是很富有诗意的名词。记得童年与家人在庭院纳凉,母亲总要背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其情境真够令人销魂的了。后来每次读到诗词中咏屏的佳句,见到古画中的屏,便不禁心生向往之情。因为研究古代建筑,接触到这种似隔非隔、在空间中起着神秘作用的东西,更觉得它实在微妙。我们的先人,擅长在屏上做这种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的文章,关键是在一个“巧”字上。怪不得直至今日,外国人还都齐声称道。 ②屏可以分隔室内室外。过去的院子或天井中,为避免从门外直
2、接望见厅室,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小时候厅上来了客人,就躲在屏后望一下。旧社会男女有别,双方不能见面,只得借助屏风了。古代的画中常见室内置屏,它与帷幕起着同一作用。在古时皇家的宫廷中,屏就用得更普遍了。 ③从前女子的房中,一般都要有屏,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牡丹亭》“游园”一出中有“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一句,用锦屏人来代指闺中女郎。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因而在艺术
3、上有雅俗之别,同时也显露了使用人不同的经济与文化水平。 ④屏也有大小之分。从宫殿、厅堂、院子、天井,直到书斋、闺房,皆可置之,因为场合不同,自然因地制宜,大小由人了。近来我也注意到,屏在许多餐厅、宾馆中用得很普遍,可是总勾不起我的诗意,原因似乎是造型不够轻巧,色彩又觉伧俗,绘画尚少诗意。这是因为制作者和使用者没有认识到屏在建筑美中应起的作用,仅仅把它当作活动门板来用的缘故。其实,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⑤屏是真够吸引人的,“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也
4、够得一些闲滋味,未始不能起一点文化休憩的作用。聪明的建筑师、家具师们,以你们的智慧,必能有超越前人的创作,诚如是,则我写这篇小文章,也就不为徒劳了。5.根据第②段内容,下面给“屏”下的定义最恰当的一项是()A.屏是放在院子中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的屏风。B.屏是安置在院子中有实用性和艺术性的流动空间。C.屏是能起分隔和挡风作用的绘有书画的流动空间。D.屏是放在室内躲避来客,阻隔男女见面的帷幕。6.文中多处引用古诗文,对其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①段引用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幼时
5、对屏无限地向往与喜爱之情。B.第③段中引用《牡丹亭》中“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一句,说明古代女子长期待在闺中不能领略自然风光。18C.第⑤段引用“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点出“屏”的文化内涵,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更好地开发和使用屏风的愿望。D.作者引用了许多古诗文,使文章内容丰满,富有诗情画意;使语言生动有趣,增强了说明文的文学色彩。7.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说“这是很有诗意的名词”,“诗意”一词,写出了作者对屏风的美好感觉与印象。B.第②段说“又是艺术点题”,“点题”一词准确地说明了屏风
6、在居室中所起的衬托和装饰作用。C.从建造材料和装饰的华丽程度看,屏风的种类很多,虽有雅俗之别,但所起的作用应该是大同小异的。D.作者认为,现在许多银行、宾馆中用得很普遍的屏缺少诗意,是因为制作者和使用者没有艺术品位。植物本是有情物①植物学家们通过大量的试验和观测得出一个结论:植物是有着丰富感情的。②动物长着眼睛,植物长着“眼睛”没有呢?其实植物也有“眼睛”,它的眼睛就是植株细胞上的一种光感受器。植物依靠自己的这双“眼睛”,不仅能够“看见”光,还能感受到光的波长以及光照的时间和强度。正因为植物有了“眼睛”,它才能根据时间开
7、花、换叶和生根,在感光的过程中,植物“眼睛”对光照的需求量是各不相同的。有的植物光照时间超过12小时以上才能开花,例如稻子、小麦等:但也有光照时间不足12小时开花的,例如大豆、豌豆等:还有对光照要求并不高的“给点阳光就灿烂”的植物。当然植物学家们发现所有植物的“眼睛”都喜欢阳光。只不过不同的植物偏好光照时长不同的阳光。③如今,植物学家们从植物细胞内提取出一种感光视觉色素,它是一种带着染色体的蛋白质,它就是植物的“眼睛”。这种“眼睛”能使每一个细胞都成为一个光感受器,这样不仅能“看见”光,还能识别光的强度和光照时间。早晨,
8、太阳冉冉升起,“眼睛”显得特别活泼;黄昏时分,视觉混沌,植物就闭上“眼睛”。随着色素的变化。“眼睛”就能分辨出是早晨还是夜晚了。④飞机、轮船遇到紧急情况时能紧急求援,那么植物也会求援吗?2011年春天,南亚湄公河闹旱灾,中国、美国和日本植物学家赶赴越南进行探测研究。他们用遥感装置检测植物,发现这些受干旱的植物都在发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