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853009
大小:5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5
《儿童共同性外斜视手术治疗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儿童共同性外斜视手术治疗临床分析论文导读:共同性外斜视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种。例共同性外斜视术后6个月眼位:正位45例(75%)。原发性者包括外隐斜、间歇性外斜视及恒定性外斜视。正位率,儿童共同性外斜视手术治疗临床分析。关键词:外斜视,共同性,正位率,间歇性共同性外斜视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种。原发性者包括外隐斜、间歇性外斜视及恒定性外斜视。继发性者包括知觉性外斜视,系由一眼视力不好而引起,及手术后外斜视,即内斜视手术后过矫引起。1对象和方法1.1对象对我院2007年3月至2009年3月诊断为共同性外斜视并行斜视矫
2、正术的患儿,符合以下条件:①眼部检查无器质性病变,除外知觉性外斜;②手术年龄12岁;③均为初次斜视矫正术。通过随访,有完整记录的60例。男36例,女24例;手术年龄2.5-14岁(平均7岁);恒定性外斜视34例,间歇性外斜视26例;基本型24例,集合不足型16例,外展过强型20例;排除外斜A征及V征。术前有融合功能16例,无融合功能44例;术前双眼裸视或矫正视力0.8。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1.3个月)。1.2检查及手术方法术前及术后常规进行外眼、眼前段、屈光间质及眼底检查,排除眼部器质性病变,对视力不正常
3、者行1%阿托品滴眼液扩瞳验光,矫正屈光不正。眼位采取角膜映光法、三棱镜加遮盖检查33cm和6m第一眼位的斜视角。间歇性外斜视单眼遮盖1小时后检查最大斜视角。同视机检查有无三级视功能。本组60例全麻手术55例,局麻手术5例。手术标准是斜视角15△。手术量按三棱镜度数计算。外直肌缩短或后退1mm矫正2-3△,内直肌缩短或后退1mm矫正3-5△。外展过强型采用双外直肌后徙术;基本型采用单眼外直肌后徙+内直肌缩短术或双外直肌后徙术;集合不足型采用单眼外直肌后徙+内直肌缩短术。术后1周、6周、3个月及6个月随访。结果以术后
4、3个月及6个月检查的眼位和同视机结果为准。1.3统计学处理采用检验,FisherExactTest。2结果评价标准:眼位正位:向各方向注视均为隐斜者或残留斜角10△为正位;斜角>10△为过矫或欠矫。6例共同性外斜视术后6个月眼位:正位45例(75%);过矫3例(5%);欠矫12例(20%)。同视机检查:融合功能术前16例,术后35例;立体视术前6例,术后有28例。2.1手术年龄与术后眼位将60例患者按年龄分两组,一组为学龄前组(2.5-7岁)有26例,另一组为学龄组(>7-12岁)有34例。术后6个月学龄前组达到
5、眼位正位20例(76.92%),学龄组达到眼位正位28例(82.35%)。经检验,两组的眼位正位率无显著差异(P>0.25)。2.2手术年龄与立体视功能恢复率学龄前组术前有2例有立体视,术后6个月有16例(61.54%)恢复立体视,学龄组术前,有4例有立体视术后6个月只有9例(24.32%)恢复立体视。经检验,学龄前组的术后立体视功能恢复率明显高于学龄组(P<0.005)。2.3术前双眼视觉与术后眼位术前有融合功能16例,正位15例,欠矫1例;术前无融合功能44例,正位30例,过矫3例,欠矫11例。经检验,术前有
6、融合功能者的术后正位率高(P<0.05)。2.4斜视是否间歇性与术后眼位恒定性外斜34例,正位22例,过矫2例,欠矫10例;间歇性外斜26例,正位23例,过矫1例,矫2例。经检验,间歇性外斜的术后正位率高于恒定性外斜组(P<0.05),而恒定性外斜组回退率高于间歇性外斜组(P<0.05)。2.5斜视类型与术后眼位本组基本型24例,正位17例,过矫2例,欠矫5例;集合不足型16例,正位13例,过矫0例,欠矫3例;外展过强型20例,正位15例,过矫1例,欠矫4例。经检验,三组间正位率与回退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
7、)。3讨论3.1发生病理解剖因素、机械因素及神经支配因素在所有共同性斜视中起一定作用。共同性外斜视,神经支配因素起重要的作用[1]。博士论文,正位率。从理论上讲,原发性共同性外斜视,是来自集合和分开间张力不平衡所引起,肌电图研究证明,分开是一主动的生理过程,而不是单纯集合被动抑制的结果。Duane首先提出外斜是由神经支配不平衡引起,这种不平衡扰乱了集合和分开之间的相互关系[2]。博士论文,正位率。博士论文,正位率。3.2临床表现1.原发性共同性外斜视由中枢性的辐辏与分开兴奋的不平衡或融合功能太差所致。博士论文,正
8、位率。2.继发性共同性外斜视多由辐揍减弱或失去作用所致。博士论文,正位率。可见于没有双眼单视功能的内斜视。其内斜程度随年龄增长而减轻,并逐步形成外斜视。3.3治疗1.分开过强型看远斜角大于看近斜角,至少大于15△,AC/A比值高。此型发展较快,基本稳定,手术治疗考虑行双侧外直肌后徙术[3]。2.基本外斜型看远斜角等于看近斜角,差异不超过10△,AC/A比值正常。此型外斜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