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851554
大小:161.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25
《激活原动力,为习作教学增效[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激活原动力,为习作教学增效激活原动力,为习作教学增效李维勇张晨瑛写作心理转换理论指出:“写作是学生把思维活动转变为语言表达的心理过程。”它是一个“象一意一言”的多级转换过程。而这一系列的转换过程都离不开学生积极心理的介入,它是学生乐写、想写、愿写的原动力。教学中激活学生的习作原动力,引导学生在写作心理转换的过程中快乐体验、快乐感受、快乐思考、快乐表达,是促成学生写作心理转换的关键所在。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力图在课堂上通过多种形式的策略驱动,使学生的表达原动力得以迸发。一、增加鲜活元素,激活原动力小学阶段是儿童“注意、记忆、思维”发
2、展的高峰期,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由“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的认知过渡。学生找不到感兴趣的习作内容,其主要问题在于缺少对鲜活元素的关注。生活是丰富绚丽的,只是需要我们善于去发现,而这些都是学生习作表达的绝佳素材。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若能充分地激发学生对这些生活元素的兴趣,进而引发学生的有意注意,习作教学便能走出枯燥乏味的泥淖,成为一场快乐的游戏。(一)吊吊学生的胃口引发学生的”有意注意”,首先需要考虑的便是让写作对象与学生的“胃口”形成对接,其关键在于教师展现或放大写作对象的吸引力,进而引起学生的情意冲突。从内容层面来说,新鲜的事物往往
3、对学生有无形的吸引力,在习作教学中引入学生“对胃口”的写作对象是引发学生情意冲突的关键:从方法层面来讲,在教学过程中“吊起学生的胃口”,造成关注与表达的期待是引发情意冲突的关键。【案例1】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习作为例本次习作是让学生练写说明性的文章,教材内容是:“你可以选择一种物品介绍给大家,如,蔬菜、水果、玩具、文具或电器”分析习作目标,无非是“从哪些方面、按照怎样的顺序来介绍,能用上哪些说明方法”,何不从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入手呢?于是,我们便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改编,将“写熟悉的事物”换成了“写陌生的事物”,最终选定了“写
4、指猴”。首先,教师板书“指猴”二字,请学生猜猜这是一种怎样的动物。学生一下子便来了兴趣,纷纷述说自己的猜测。教师一一否定,这便吊起了学生的胃口。紧接着,教师呈现指猴的图片,学生一看到这种手指般大小的猴子便乐了教师请他们说说自己最想了解关于指猴的哪些知识课堂上一下子活跃起来这一环节,顺利地达成了“从哪些方面介绍事物”的教学目标第三步,自然是收集资料、整理资料、重组资料、这些原本对于学生来说都是非常枯燥的事,可正因为有了兴趣的驱动便成为一件乐事。最后教师安排学生将课堂上了解的有关指猴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讲给上幼儿班的弟弟、妹妹听
5、,“说明方法”的训练自然而然地达成了。在这堂课上,正因为引入了学生感兴趣的陌生事物,并将这一事物的特征进行了充分的放大,从而调动了学生的习作热情。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学生注意角度、注意过程、注意质量的全程监控与引导,将学生的无意注意升格为了有意注意,便使习作过程不再显得呆板而枯燥。(二)找找生活的乐子学生的生活中不缺少“乐子”,一场活力四射的游戏、一个忍俊不禁的意外……那些鲜活的生活场景,经历的时候大家笑声连连,但当作文时,学生却常常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浑然不觉。如何让学生发现、关注这些生活之乐,并能展开思维编码的唤醒与对接呢?【案
6、例2】不妨以一堂四年级的习作课《校园游戏大比拼》为例来看校园游戏可以说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内容,学生对于这样的游戏如数家珍,可是在习作中展示的却极少。如果教师能开启学生交流的大门,这便成了绝佳的习作素材。这节课,教师事先录了一段“贴鼻子”的活动视频。课堂上,教师以此为引子,学生欣赏着自己的傻样,调侃着同学的傻笑,课堂上情真意切,兴味盎然。在学生言说视频场景的过程中,教师无痕地点化着“有序”“有趣”的表达要求,为接下来的教学推进做好了铺垫。课堂后半程,教师以“有序”“有趣”的基本要求,让学生写写自己玩过的或者伙伴们自创的小游戏。这便有
7、效地唤醒了学生原有的记忆,一幕幕丰富的场景得以闪现,学生的习作思路便打开了。生活中的乐子何止游戏,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将生活中鲜活的场景通过猜测、交流、演示、视频等手段在课堂上重现,将让学生在幸福的回味中畅所欲言。(三)聊聊新鲜的八卦生活中的乐子,可以是学生身边的,也可以是“遥远的八卦”。“八卦新闻”因其遥远而神秘感顿生,因其新鲜而吸引力愈强,因其模糊而想象空间更大。于是,教师将吸引学生眼球的、具有想象空间的、无害于学生身心的“新鲜八卦”搬上课堂,往往能激活学生的习作动力,从而引发习作表达的强烈欲望。【案例3】以五年级的一堂习作课《
8、马路中央的燕子》为例。教师通过一则网络新闻,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学生引入了一个富有磁力的习作表达场。课始,教师以一幅“躺在地上的燕子”的照片引入:这只燕子怎么了?它经历了什么,为什么它静静地躺在冰冷的地上?有了照片的支持,学生的思维被充分地激活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