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851454
大小:2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5
《《谈礼貌》文本解读及教学建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谈礼貌》文本解读及教学建议 《谈礼貌》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说理性文章。全文语言简练,结构严谨,说理透彻。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少量说理文,旨在让学生对说理性的文章有个初步了解,为中学学习更多、更深的议论文做好铺垫。说理文是以阐述观点、论证说理为主的,因此,其教学应依据文本体裁的特点,重思重理,让学生用既有经验观照议论或表现的主题,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和有理有据的表达能力。 针对如何研读《谈礼貌》一文,笔者尝试从学科特点、文体特征、儿童学习与生活经验等角度,将文本置于整个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说理文
2、体系中加以观照,仅供参考。 一、言之有理:观点明确,说理有力,感知思维的结构 苏教版教材中共安排了五篇说理文,分别是四年级上册的《说勤奋》、五年级上册的《滴水穿石的启示》、五年级下册的《谈礼貌》、六年级上册的《学与问》,以及六年级下册的《学会合作》。从五篇文章看,我们不难发现,文中的“理”,学生在以往所受到的教育中,都已基本懂得。所以,理解课文观点的正确性不应是这些课文教学的重点,而应侧重于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是如何阐述自己观点的。 《谈礼貌》一文从提出观点,到举例论证,再到结尾部分简洁有力的
3、总结,整篇文章行文流畅,结构完整,“理”贯穿于全文。立论部分,作者开宗明义,以古训“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引出自己的观点: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对比学生已有学习经验,《说勤奋》一课是以设问的修辞手法引出观点,而《滴水穿石的启示》则是通过一种大自然景观来阐述观点,三篇课文的立论方式都有不同,教材的编排意图也正在于让学生发现这些独特的表达方式。本课说“理”的特点还在于,在举例论证部分都采用了“叙事+说理”的相同结构,三次说理分别采用了引用俗语“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4、”,运用修辞和关联词语的不同表达方法,让读者明白: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礼貌待人不但沟通了人们的心灵,而且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同中求变,步步深入,使得读者能够清晰地把握作者的思路,领会其观点,并能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得出“学会礼貌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就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的结论。作者思维的结构性的表达,我们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去感悟、发现、内化,并尝试运用。 二、言之有据:选材典型,论证通透,体悟思维的抵达 说理文成败的关键在
5、于是否能利用有效的事例充分佐证自己阐述的观点。《谈礼貌》一文大量篇幅就放在了所列举的典型事例上,通过“问路”“踩裙”“刮脸”三个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事例来论证学会礼貌待人,恰当使用礼貌语言的重要意义。事例中有不少感性材料,诸如人物的言行描写等,是学生在阅读时比较感兴趣的。但是说理文注重用推理、判断等逻辑来论述自己的观点,选用感性材料的目的是为了寻求对自己观点的支持,因此,教学时不应把侧重点放在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上,而要重点让学生学习作者是如何运用材料,精准说理的。 教学《谈礼貌》一课时,我们可以引
6、导学生分析、比较三个事例的异同,体会作者选材的典型性。相同处1:例证选择的都是中国的事例,那是因为作者提出的观点是“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相同处2:三个事例都重在写人物的言行,所谓“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一个人是否礼貌,大多表现于他的言谈举止;相同处3:叙事都比较简洁精当,作者在叙事时更注重事与理之间的内在联系,比如事例1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写出了岳飞与牛皋问路时对老者的态度,以及他们问路的不同结果,这就对应了“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的观点。另外,在“叙事”
7、与“说理”之间,作者运用了“这正如”“可见”等提示语,这些词语通俗易懂,使得事实与道理之间自然衔接,增强了说理的逻辑性。教学时,这些“语用”训练点都应给予充分的关注,注重学生的语言训练。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过程就是使思维得到发展的过程。我们可以选择部分有关“礼貌待人”的叙事材料,让学生学着课文“叙事+说理”的形式练习改写。选择合适的例子,用简练的语言叙事,并尝试抽象概括出藏身于例子背后的本质。如何让“叙事”抵达“道理”,这是学生需要提高的“语用”能力,是教学中的难点。 作者在选材
8、、论证的过程中除了有相同的地方,还有不同之处。比如人物所处的时代不同,人物的身份不同、年龄不同,事情发生的场景也不同,等等,这些都充分证明了作者的选材不是信手拈来,而是根据中心观点,深入剖析后的慎重选择,从而增强例证的说服力,使得论证变得更加通透。 三、言之有序:组材有法,行文通畅,探寻思维的逻辑 从《谈礼貌》一文在整个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编排位置看,在学习了《说勤奋》《滴水穿石的启示》两篇课文的基础上,仅仅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说理文的“言之有理”“言之有据”的特点,这显然是不够的,还应努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