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839403
大小:49.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25
《论古诗歌的历史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古诗歌与历史教学 如何发掘中国传统诗教的合理内涵,推动历史教学改革,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力图对古代诗歌引入历史教学的几个全局性问题作一阐释和探讨。 一、古典诗歌引入中学历史教学的必要性(一)古典诗歌的历史资料性“文史相通”一直是人们的共识,诗歌作为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古人用诗歌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用诗歌吟咏王朝兴替、世事变迁。“诗圣”杜甫的诗因准确生动地刻画了当时社会,被称为“史诗”。可以说,古代诗歌中蕴藏着一座历史资料的宝库。史学研究者首先注意到了这座宝库,利用诗歌反映历史的特点,以诗文证史,开辟了史学研究的新途径、新空间。大史家陈寅格的《元白诗笺证稿
2、》便是倡导诗文证史的力作。这给我们丰富和改进教学手段以有力的启示。(二)古典诗歌的艺术魅力中国古代诗歌句子整齐,结构匀称,讲求押韵,注重格律,适合歌咏,情感表达充沛、强烈……,有着其他文体难以具备的艺术魅力。中学生的志趣、审美情趣正在发展中,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将会给他们很好的感染、陶冶和引导,无形中巩固着中学历史教学的美育阵地。同时,也能帮助他们对历史内容的记忆,加深其对历史演变规律的领悟。 二、古典诗歌的引入与教学任务的落实中学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了历史教学的三项基本任务,古典诗歌的引入将有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的实现。(一)有助于“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中国古代诗歌有反映现实的优良传统,“
3、史诗”之作俯拾皆是。这些诗歌能生动、鲜明地补充教材的基本史实,巩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例如:“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浜,莫非王臣。”显示了西周奴隶制国家的强盛和“周天子”的无上威权,是对西周奴隶制的绝好写照。“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栗米白,公私仓廪具丰实。”则以典型的视角描绘了开元盛世的景象。“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触目惊心的“四百八十”,使学生对南朝皇帝“佞佛”留下深刻的印象。(二)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这方面的教学极有潜力可挖,要做的工作还很多。例如,“不嫁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措,朝瞻尔庭有县貊兮……”,连用反问,回旋重叠,反复吟咏
4、,怎能不激起学生对剥削阶级不劳而获的强烈憎恶和愤怒呢?“待到秋来九月八,残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以激越,热烈的笔触讴歌了农民起义战士昂扬的斗争风貌和扭转乾坤的气概,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生动教材。(三)有助于“培养学生能力”中学历史学科的能力主要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其核心是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是今日教学改革的着力点。古典诗歌引入教学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是有益处的。古典诗歌为了表达最深刻的思想或最强烈的情感,总是用极具风格的逻辑结构组织排列极简单、极鲜明的事实,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起学生浓厚的求知欲望。“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
5、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前三句描写了农业丰收和四海垦辟,但最后一句却激起人们层层思索的涟漪。一首著名元曲的结尾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诗中“兴”、“亡”的强烈对照和“百姓苦”、“百姓苦”的一致,表现出极大的历史反差,展现了文明史肌体上的深深伤痕。在这反差与伤痕中到底隐藏着什么呢?这是诗歌涌出发人深省的疑问。古典诗歌的这种卓绝的设问能力会引导学生进行一次次的“历史思索”,提高学生自己的思维能力。 三、古典诗歌引入中学历史教学的原则(一)写实性原则历史学科本身的特点,要求所引入的诗歌能较客观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从而使学生能把握到历史的真实。杜甫的“三吏”、“三别”等“诗史”,及白居易的新
6、乐府诗,便是写实的代表作。(二)思想性原则..引入教学的古典诗歌必须有较高的思想性,同情劳动人民,反对、抨击社会罪恶和不公平。当然,我们也不能过分苛求古人,对于作品不可避免的时代局限性、阶级局限性,要向学生指出,并给予合理的解释。那些严重歪曲历史,思想反动的诗歌,是坚决不能用于教学的。(三)简明性原则引入诗歌要顾及到中学生的程度,学生现阶段的知识积累、能力结构,尽量选择那些通俗易懂,富有艺术魅力的。那些古奥、艰深的,即使内容再好,尽量不要采用。(四)精要性原则短小精悍是古典诗歌的一大特点,有些较长的,要引人课堂教学无疑是十分麻烦的事,且有喧宾夺主之嫌。如果其中的内容令人难以割舍,不妨从中选取
7、有代表性的诗句用于教学。不过,剪裁时,切忌断章取义。除了上述原则外,还应借鉴语文教学的成果。我们知道,从小学开始,每册语文课本都选有古典诗歌,大抵到高三最后一册,共选有一百余首诗歌。其中无一不是诗歌中的精华。在历史教学中,若需要引入其中的诗歌,仅简单一提即可,这样不但省时省力,而且学生通过迅速回忆、联想,能更快地理解相关历史内容,教学效果更佳。可谓事半功倍。这同时要求教师对中学语文课本有较完整、准确的了解,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