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不同锻炼强度大学生的应对方式研究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不同锻炼强度大学生的应对方式研究为了考察大学生应对方式与体育锻炼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在较系统地分析国内外关于身体锻炼与应对方式的基础上,提出了该领域研究的不足。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西安市298名大学生的应对方式和身体锻炼的关系进行调查分析和人口统计学分析。研究表明:(1)女生比男生更趋向于使用求助这一应对方式。而解决问题、自责、幻想、退避、合理等应对方式上男女之间差异不显著。(2)城市大学生比农村和城镇大学生更趋向于使用幻想这一应对方式。(3)在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六种应对方式上,不同锻炼强度大学生差异均不显著。
2、避——自责”,不成熟型:这类受试在生活中常以“退避”、“自责”、“幻想”等应付方式应付困难和挫折,而较少使用“解决问题”这类积极的应付方式,表现出一种神经症性的人格特点,其情绪和行为均缺乏稳定性。“合理化”,混合型:“合理化”应付因子,既与“解决问题”、“求助”等成熟应付因子呈正相关,也与“退避”、“幻想”等不成熟的应付因子呈正相关,反映出这类受试的应付行为集成熟与不成熟的应付方式于一体,在应付行为上表现出一种矛盾的心态和两面性的人格特点。3讨论1前言应对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一直是健康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变量之一。现代社会应激事件随处可
3、见,应激事件发生时个体通过某种认知和行为的努力(如对抗或忍受)来对付事件所引起的后果,这一过程被称为应对。已有研究表明,人们对某些应激事件的应对方式将会引发不同的情绪反应,这些情绪反应的积极与否将对心理产生相应的不同影响。即:我们体验到何种情绪以及我们怎样应对生活压力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在某些方面,人们应对压力的方式比压力本身更重要。机能不良的应对使得压力更加严重而且会带来身心疾病。1.1应对方式概念及相关研究。近20年来,应对日益成为应激研究中的一个核心课题。许多研究表明,应对是生活事件、身心健康综合体的中介变量,影响应激反应的
4、性质与强度,进而调节应激同身心健康的关系。应对方式,因翻译不同也称之为应付方式,或直接称作应对、应付。尽管迄今人们对应对认识还存在分歧,但绝大多数心理学家倾向于Lazarus的观点:应对是个体为了处理被自己评价超出自身能力资源范围的特定内/外环境的要求,而做出的不断变化的认知的、行为的(包括情绪的)努力。该定义最大的特点是强调情境性而非特质倾向,区分了应对与自动化适应行为,区分了应对与适应的结果,暗示了应对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而非一成不变的模式。1.2应对方式有关研究。国外对应对方式的研究比较多,研究的内容丰富,涉及到不同性别
5、、不同状况病人、不同种族、家庭压力等应对方式的探讨,以及应对方式与不同变量之间关系的研究。如Kimberiy和Matheson等对青年男性与女性赌徒之间的应对方式和郁闷症状进行了分析。应对方式的研究对象包括病人、学生、不同宗教信仰人群、种族、药物滥用着等。Murberg等对挪威青少年的人格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就行了调查研究,旨在验证是否青少年的个性决定其应对方式。可见,对于应对方式的研究目前所选取的人口统计学变量中常见的变量是性别、年级,应对方式的研究目前已经比较成熟。1.3将身体锻炼作为应对策略的相关研究。已有研究将身体锻炼作
6、为应对策略进行研究发现,针对特定的考试应激,大学生参与身体锻炼能够有效地改善心境状态,促进大学生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减少消极性应对方式的应用,身体锻炼作为应对策略属于一种积极的应对方式,具有情绪关注应对的作用。1.4不同的运动项目、强度对应对方式的影响。发现不同项目运动员在不同压力情境中(尤其在生活和就业情境)的应激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皮划艇和赛艇队运动员在许多压力源上的应激水平都显著高于其他项目运动员,不同项目运动员使用的应对方式也有显著差异,如跳水运动员使用主动应对的得分显著低于田径运动员和皮划艇及赛艇队运动员,但其情绪应对得
7、分则显著高于其他项目运动员;认为球类运动员更多地使用支持应对和情绪应对;田径运动员更多地使用超越应对和逃避应对;健美操运动员更多地使用主动应对,但不同项目运动员的应对方式没有显著差异。2研究方法及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西安市大学生298人。其中西安工程大学100名,西安交通大学80名,西安理工大学100,其他学校18名,男生188人,女生110人。研究结果还发现,个体应付方式的使用一般都在一种以上,有些人甚至在同一应激事件中使用的应付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每个人的应付行为类型仍具有一定的倾向性,这种倾向性构成六种应付方式在
8、个体身上不同的组合形式。这些不同形式的组合与解释为:“解决问题——求助”,成熟型:这类受试在面对应激事件或环境时,常能采取“解决问题”和“求助”等成熟的应付方式,而较少使用“退避”、“自责”、“幻想”等不成熟的应付方式,在生活中表现出一种成熟稳定的人格特征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