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827105
大小:5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5
《傅兰雅人物生平概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傅兰雅人物概述生平经历傅兰雅的整个生平概括起来就是:早年在英国,中青年时代在中国,晚年在美国。从传播宗教幵始,以传播科学结束。一、在英国:耳濡目染中国文化、穷且志坚学习科学(1839—1861)(一)生活:傅兰雅1839年8出生在英国肯特郡海斯镇。他的家庭宗教气息浓厚,父亲也热衷于传教活动,受当吋的“屮国热”影响,对打开屮国国门、传播基督教很感兴趣,为了将來能适应在中国的生活,他们家还一度用大米做为主食。这个偶然的梦想给儿子小傅兰雅衍下了深刻的印象,使得他从小就爱读有关中国的书,在学校写作文时也总是以中国为主题。他门后能够卜*定决心前往中国,儿吋的经历或许也
2、是一个原因。老傅兰雅在传教上投入的金钱与精力过多,导致家庭经济状况恶化,使得傅兰雅没受到很好的教竹。(二)教育:小吋候——海斯的私立学校:常常因帮忙家务而被带离学校13岁后——圣雅各学校:在专供穷苦人接受教育。18岁吋——海扪利学院:圣公会开办的一所师范院校,不少毕业生后來都成为圣公会的传教教师。在圣雅各学校他凭借自身的努力当上了小老师,这是英国1846年后推行的一•种政策,H的是让出身贫寒而乂冇才干的孩了冇机会积累教育经验,为U后接受正式的师范教育做好准备,受惠于这一政策,傅兰雅18岁时获得一等国家奖学金,进入伦敦海伯利学院接受师范教育。海伯利学院开设的课
3、程包括:宗教知识、礼拜仪式及教会史、基愕徒信仰证据、语法与英国文学、历史、地理学等。不难看!li,傅兰雅所受的并非现代科学教育,他具有一定的科学基础,但并不系统。(三)对傅兰雅的影响:1、傅兰雅出身贫寒,受到的学校教育也不够充分,这种环境培养出他良好的ft学能力和不依赖他人、力求上进的性格,后来他能够克服种种W难,将各种不同学科的知识译介到中国,与他在这段时间里建立起来这种性格显然是有关系的。2、对基础教竹却非常熟悉,对于刚刚接触现代科学的清末屮国,这样的人反而更科用处。3、傅兰雅从小接受宗教气息浓厚的英式教育,环濡g染,对于如何将基督教与教育相结合相当熟悉
4、,再加上他是个善干独立思考的人,这使得他对丁如何通过教育传播福音形成了A己独特的看法。二、在中国:历经半生推广西法,推动中国自强自富(1861—1896)(一)在香港与北京从海伯利学院毕业后,提供给傅兰雅的有两个职位,一个是在英国国内的文法学校教书,另一个是受圣公会的指派前往香港主持圣保罗书院的校务,为期两年。傅兰雅想留在英国,何由于与他竞争这-•职位的同学实力更强,他只好退而求其次。1861年7月,傅兰雅抵达香港,他的主要工作足:负责整个书院的事务和教授英语。他工作非常成功,书院在既无既定章程也无外界资助的情况下成功地把教育与传教结介起来,这是来平的其他新
5、教组织都没柯做到的。但傅兰雅可能一莨都不满足于圣保罗书院这片狭小的天地,现在留存的最早的傅兰雅中文手迹内容是:我必有羊,非此牢者。这或许是傅兰雅真实心情的写照。1863年,为了学习中国的官话,傅兰雅接受京师M文馆英文教习之邀。M年被英国吊公会接受为海外传教士。但两年后,因艰持与“行为不检”的未婚妻结婚,教会与其断绝联系。傅兰雅不得己转赴上海,出掌上海英华书馆。(二)主持英华书馆校务措施:1、他在日常英语教学十认真贳彻董事会重视英语教学的办学方针,而极为淡化宗教意识的传播。2、他在英平书馆开设英语短训班和夜班,以便更好的适应洋务运动屮对英语人j的需要。3、英华
6、书馆的主要课程有中国话、算学、司法、翻译、英文信等。在傅兰雅的主持卜教学活动服务于现实社会的意味已经非常浓厚,与基督教逐渐脱离了大系。评价.•1、傅兰雅在英华15馆创办的短训班和夜班是中国英语成人教育的雏形。这是傅兰雅对屮国英语成人教育的一大贡献,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的英语教学模式和方法,2、英华书馆是中国第一所提倡教授屮国学生英文的在华教会学校,傅兰雅在英华书馆的英语教宁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屮国近代英语教竹事业的发展,£1英肀书馆首次在教会学校设置英语课程盾,各沿海通商口岸的教会学校陆续开设r英语课。(三)编辑《上海新报》傅兰雅予1866年11刀接任主编,186
7、8年5刀,他因为接受江南制造局的聘清,辞去了该报的工作。《上海新报》创刊的目的足叫上海的商人提供商、Ik信息,似由于历任主编多数足新教传教士,它逐渐发展为一份熏教化的综合性报纸。在傅兰雅的前任美国仏•教士伍德手里,《上海新报》已经开始刊载大fi国际新闻,为西方文明和工业革命做宣传。傅兰雅在这方凼做了更多的努力,扩人报纸版血,突出新闻地位;传播两方科学知识;设图说专栏,扩大发行量。傅兰雅传播西学的行为通过《上海新报》引起了洋务派官员的注意,ifiLR其中文水平也得到了他们的肯定。在《上海新报》担任编樹正是傅兰雅被清政府聘用的焚机,同时,也是《上海新报》使他终于
8、找到了自己在中国开展传教工作的合适领域。(四)在江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