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哲学与教育第一章儿童观

儿童哲学与教育第一章儿童观

ID:21806871

大小:8.08 MB

页数:97页

时间:2018-10-20

儿童哲学与教育第一章儿童观_第1页
儿童哲学与教育第一章儿童观_第2页
儿童哲学与教育第一章儿童观_第3页
儿童哲学与教育第一章儿童观_第4页
儿童哲学与教育第一章儿童观_第5页
资源描述:

《儿童哲学与教育第一章儿童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儿童观吉林师范大学李宇环第一节关于儿童及儿童观一、儿童的界定官方认定:国际《儿童权利公约》界定的儿童系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儿童权利公约》由联合国1989年11月20日大会通过,于1992年4月1日开始在中国正式生效。常规认定:社会和人们公认儿童的年龄段为0-14岁,因为此类人群都是正处学龄前和小学阶段,而且年龄比较幼小。二、什么是儿童观人们对儿童的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或者说,是人们在哲学层面上对儿童的认识。请说说成人在对待儿童时有哪些态度?这些态度反映了成人积极还是消极的儿童观?三天不打,上房子揭瓦;少年儿童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孩子还小,他懂什么呀;我们家

2、里没哪个像你这样笨的儿童观的结构儿童是自然的存在儿童是社会的存在儿童是精神的存在三、儿童观的价值儿童是人类生命周期的一部分,儿童观作为人类观的组成部分,是人类自我认识的重要内容。儿童观透视出一个时代、一种文化对作为个体人的地位和价值的基本看法。由于儿童是教育对象,所以有什么样的儿童观,必然会对教育观产生重大影响,儿童教育总是一定的儿童观为前提。荣格的生命发展阶段理论四、儿童观的演变历史第一个阶段从古代到文艺复兴前第二个阶段从14~15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开始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三个阶段从20世纪初期到现在(一)第一阶段主要的儿童观古代的儿童观:儿童就是小大人中世纪的儿

3、童观:儿童生而有罪1.古代的儿童观:儿童就是小大人小大人说把儿童看作是缩小的成人,是成人的预备。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儿童是“缩小”的大人,儿童和大人没有什么区别,即使有的话,也只是身高体重的不同而已,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儿童,儿童被期待象成人一样去行动,充当童工,充当童农,充当童商等,使之过快地生长发育。2.中世纪的儿童观:儿童生而有罪中世纪(5-15世纪)的原罪说缘于把人看成是生而有罪的,故儿童自然是有罪的,是需要加以鞭笞和惩戒的。这种儿童观中暗含的逻辑是把儿童和上帝相对,只有上帝才是善的,儿童则一生下来,就是恶的载体,是有罪的“羔羊”,卑贱无知,要严加管束才能不断地

4、进行赎罪。(二)第二个阶段主要的儿童观15-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儿童观:从新人类观推导出的新儿童观17-18世纪理性时代或启蒙时代的儿童观:儿童的发现19世纪儿童教育心理化运动1.伊拉斯谟的儿童观伊拉斯谟(Erasmus1466-1536)文艺复兴时期荷兰人文主义思想家和神学家《论儿童的教养》(OnCivilityinChildren)伊拉斯谟1509年以后,曾在英国剑桥大学教授神学和希腊文,成为剑桥大学第一位传播新学的教师,对于激发英国人文主义思想起了不少的作用。伊拉斯谟的代表作是《愚人颂》(InPraiseofFolly1511年)。教育思想儿童非小大人。伊拉斯谟

5、认为要研究孩子的自然能力和才智,不要想象他们的兴趣与成人一样,不要指望他们有像小大人一样的举止。他明确指出,对待儿童,“首先是爱,然后渐渐随之以某种自然和温柔的尊严,而不是畏惧,前者比后者更有价值,用恐怖的手段来使儿童弃恶,乃是一种奴性的作法。因此,自由的教育是符合儿童的。用教育手段把本来是自由的儿童奴隶化,是极其荒谬的”。主要的教育主张强调后天培养重文雅的价值努力与兴趣重视教学过程2.夸美纽斯的“种子说”扬·阿姆斯·夸美纽斯Comenius,JohannAmos(1592-1670)17世纪捷克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者,被称为近代教育学之父。

6、泛智论是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核心,所谓“泛智”,就是使所有的人通过接受教育而获得广泛、全面的知识,从而使智慧得到全面的发展。教育思想种子说。他认为在人的身上自然地播有知识,道德和虔诚的种子,通过教育便可以把他们发展出来。他还相信一切儿童都可以造就成人。反对儿童有罪。夸美纽斯尖锐地批评了旧学校的种种弊端,“学校变成了儿童的恐怖场所,变成了他们才智的屠宰场”,阶段论。提出了教育要适应自然的原则,教育要依据人的自然本性,即儿童的天性和年龄特征。于是,他提出了划分儿童年龄阶段的主张,把0一24岁划成四个阶段,即婴儿期、儿童期、少年期和青春期,每期6年。3.洛克的“白板说”约翰·洛

7、克(JohnLocke,1632-1704),17世纪英国的哲学家。在知识论上,洛克与乔治·贝克莱、大卫·休谟三人被列为英国经验主义(BritishEmpiricism)的代表人物,但他也在社会契约理论上做出重要贡献。主要著作是《论宽容》《人类理解论》和《政府论》教育思想白板说。洛克提出白板说,认为人出生时心灵像白纸或白板一样,人的一切观念和知识都是外界事物在白纸或白板上留下的痕迹,最终都源于经验。思想来源于感官。洛克认为人类所有的思想和观念都来自或反映了人类的感官经验。他抛弃了笛卡尔等人的天赋观念说,而认为人的心灵开始时就像一张白纸,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